無人機開發運用為世界趨勢,盡速截長補短是必要手段

分享:

無人機開發運用為世界趨勢,盡速截長補短是必要手段

2023/02/23 14:23:37文/政治大學外交系戰略研究所碩士 周宇平
無人機開發運用為世界趨勢,盡速截長補短是必要手段

報載有關中共空軍殲七戰機汰除一事,這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會發生,隨著裝備使用時間越來越長,若產製後量產的數量極多,加上執行任務的功能廣泛,通常裝備的使用期限都會延長,軍用/民用其實狀況相同;但若是量產後數量少,系統產製單價成本高,相對維護費用也易受到零組件採購數量少而價格提高等連帶影響,都是維持系統妥善的重要因素。

殲-7戰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軍仿製前蘇聯的米格-21戰鬥機,該機型北約代號與其原型機相同,為「魚床(Fishbed)」。採取三角翼,單座單發動機,機頭進氣的早期設計。1965年9月由中國瀋陽飛機製造廠製造第一架殲7的組裝,1966年12月28日正式定型並量產,後來將生產線轉移至成都飛機製造廠和貴州飛機製造廠,並於2013年停產,共計生產約2400架各式機種,數量不少,也衍生出改進(自用)及出口型(第三世界國家),解放軍空軍後期仍保留改進型殲-7H/E/G/L,執行國土防禦、對地攻擊的任務,現今正逐步以殲-10、殲-11、殲-16、殲20等自製先進戰機逐漸取代,其著名的八一飛行表演隊也曾使用殲-7EB和殲-7GB進行飛行表演,至2010年才改用殲-10機至今。現因機種老舊,維護成本增加,任務執行能力(含航電系統功能、飛行外型易被偵獲、任務半徑、攜帶武器能力等功能)已不如先進戰機,勢將逐步汰除。

早期殲六戰機汰除時(殲6戰機應為2010年06月正式退出解放軍空軍編制序列),當時解放軍已改裝成無人載具繼續使用,惟數量不明,部署於福建省二線軍機場,功能疑似以無人機攜帶炸彈,以攻擊我雷達、機場等軍事要點為主,可消耗我軍防空飛彈與先進空對空飛彈,殲七機汰除後,選用部分機況良好的殲七機改裝成無人機的可能性極高,也可汰換舊型殲六,增加任務執行時的可靠度。

值得一提的是,報載隨著無人機發展的趨勢,解放軍已將殲七機部分飛行員轉任無人機部隊,也顯示無人機操控最好由曾經有飛行經驗的專人執行,因為對飛機氣動力、掛載彈藥外型、執行任務方式、閃避敵方雷達偵測或攻擊等,都將更為一般人熟悉,任務學習操作時數應該也會縮短,畢竟解放軍無人機有太多種型式,數量也不少,且各種空層/大小都有,可執行的任務類型廣泛,人數需求相對也較多,從有飛行經驗的人員轉調是個合理的選擇。

但筆者仍想持續呼籲,無人機應是世界發展趨勢,未來勢必將取代有人操作的軍民機種,並非只有軍方需要,但對於執行各種任務的能力是否足夠?多數人都會期待的滯空時間、跑道需求、酬載重量、任務模組、通信傳輸、衛星通聯,資安防護、天候要求、定位回報等,都是發展重點,以軍事需求而言,採購軍規模組件多受國際限制,如何突破困境,在有限的資源下開發或透過第三方採購適合的系統,或採取積極合作開發的態度,以軍規標準為目標,開發近軍規產品,至為重要。而也因為無人機的軍事威脅日增,各類長短距離的防禦系統也應成為重點,畢竟要執行硬殺(機、彈、砲、槍)的效率不佳,提早開發或結合現有民間技術產品能力,是縮短研發時程與獲得裝備的適合選項。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