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日 屏東海生館行動響應海洋保育

分享:

世界海洋日 屏東海生館行動響應海洋保育

2024/05/23 11:25:40文/記者 韓文明
世界海洋日   屏東海生館行動響應海洋保育

聯合國將6月8日訂為「世界海洋日」,為喚醒人們對於海洋認識、保護及永續利用,瞭解海洋所蘊含的豐富價值,並慎重審視目前海洋生態面臨的問題。為台灣推廣海洋保育的屏東海生館,邀請民眾當天入館響應「世界海洋日」,激發為海洋盡一份力的行動力,當天將舉辦一系列精采且寓教於樂的活動,將保護海洋生態的觀念深入你我日常生活,讓「保育」與民眾更加零距離。

↑圖說:屏東海生館6月8日淨灘活動。(圖片來源:屏東海生館提供)

聯合國公布2024年世界海洋日主題為「喚醒新深度 Awaken New Depths」,強調我們沒有時間「眼不見為淨」,亟需改變自己與海洋的關係。為此海生館世界海洋日當天早上9點至11點將舉行「淨化行動」,限80位,參加者可獲獨家海洋生物杯墊及海生館限定帽子,採線上預約,號召所有喜愛海洋、有興趣的民眾一同淨灘,用具體行動拾起未來看見海洋生機盎然的希望。

6月8日適逢端午連續假期第一天,屏東海生館當天將舉辦多項適合全家大小共同體驗的活動,包括邀請海洋保育署海廢再生聯盟、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聯合推出趣味DIY,展示寶特瓶回收變出新花樣的風鈴及拉鍊小背包,與可重複使用的蜜蠟布代替一次性塑膠,希望經由簡單的互動,在每人心中種下環境保育的種子。

↑圖說:屏東海生館6月8日鯨之生講座。(圖片來源:屏東海生館提供)

屏東海生館也將可下潛至深海的水下無人載具ROV移至現場,架設水下環景VR、水下無人載具ROV,提供遊客體驗水下探勘和採樣的嶄新探索。同時提供珊瑚礁3D列印彩繪體驗,透過不同特性的樹脂,利用3D光固化列印機製作符合實際生物間不同軟硬程度,模型更顯真實。

深受民眾喜愛的科教活動也加碼推出當日限定闖關活動,不僅要透過顯微鏡觀察浮游生物,也帶民眾體驗當海洋生物被廢棄漁網纏住時造成的困擾,並教導民眾鯨豚擱淺時正確的處理方式,非常適合親子同樂。

今年海生館最吸睛的藍鯨骨骼標本展正下方水溶溶大廳,6月8日下午2點至3點舉辦「鯨之生-深海食物鏈」講座,邀請研究海洋、古生物學識多年,也曾參與藍鯨骨骼標本部分處理過程的李世緯教授,共同探討鯨魚一生直至「鯨落」對海洋生態的意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