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觀點 | 寮國不缺電、不缺工、不排華,有機農業潛力雄厚 | 台商

分享:

品觀點 | 寮國不缺電、不缺工、不排華,有機農業潛力雄厚 | 台商

2022/04/11 17:55:27文/資深記者 宋秉忠

4月6日,清明連假剛結束,台北某上市公司總裁就忙著處理上海封城造成的問題:昆山工廠節前與市政府溝通,實施廠內自主管理,讓員工食宿都在廠裡,以維持正常生產,市府原本同意,但後來又不准,而且立刻派人到車間貼封條,等同勒令停工,市政府也沒有預告解封的時間。

近年來,隨著中國投資環境惡化(稅費優惠不再、缺工、缺電、缺地、環保查緝加強),再加上中美貿易戰、疫情造成封港停工,很多大陸台商開始將生產線外移到東協。但是大陸出現的投資困境現在也開始在東協顯現,因此,更多大陸台商外移東協的同時,卻仍保留大陸的生產基地,然後利用東協的地利之便,從大陸進行調度,也就是大家所說的「中國+N」模式。

在東協國家中,緬甸有著靠近中國、有出海港、人力充足、天然資源豐富等優勢,原來被大陸台商視為「處女地」,但在軍政府重新掌權後,所有的投資只能中斷,在這種情況下,唯一不靠海的寮國就成為台商眼中「東協最後的處女地」。

電力充沛、電價便宜是寮國最吸引外資的地方。由於境內有湄公河的豐富水量,寮國的電不但自用充足,還可以賣給其他國家。

寮國雖是東協最貧困的國家,2020年人均GDP只有2630美元,但用電普及率在2016年已達88%,遠高於緬甸的57%與柬埔寨的50%。這將是寮國經濟發展的最大憑藉。

寮國人口不多,2021年人口不過750多萬人,但65歲以上老年人比重不過5.5%,15到64歲的勞動人口比重達到65%,年輕人多、勞動力充足,也是吸引外商投資的另一個優勢。

雖然身處內陸,但寮國的聯外交通暢通,東西向有橫跨中南半島的「東西經濟走廊」(EWEC),由聯合國開發的東西經濟走廊全長1450公里,由越南峴港,經寮國的沙灣拿吉向西穿越泰國,直達緬甸毛淡棉港;亞洲到歐美的海運若經過該走廊,能省下10天或3000海里的航程,因此被稱為「黃金走廊」。

沙灣那吉的工業園區(SavanPark)占地面積234公頃,因為有東西經濟走廊的交通優勢,已經有包括豐田汽車在內的70多家外商入駐,這些企業來自加拿大、荷蘭、法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泰國及香港等地;園區內企業除了享有租稅優惠外,也可由管委會出面與政府打交道,解決複雜的行政手續。

寮國目前尚無南北高速公路,但全長1000多公里、北起雲南昆南、南接首都永珍的中老(寮)鐵路去年12月初開始營運,今後,貨物從昆明發往永珍的時間由3天減至30個小時。在當地投資的外商也可以利用這條鐵路從中國調貨。

除了工業,農業更是寮國的經濟命脈,全國9成人口務農,但耕作方式粗曠、很少使用化肥及農藥,因此產量不高,但台商卻看到寮國發展有機農業的機會。

位於寮國南部的波羅芬高原海拔1000至1350公尺,面積相當於2/3個台灣,年均溫在攝氏20度至25度之間,降雨雖多,但因海拔高,氣候涼爽,法國人很早就在當地種咖啡,但主要是商業豆,價格不高;後來,多位台灣到當地種植精品咖啡,甚至賣到法國,或是回銷台灣。

一位經營連鎖有機食品的台商在波羅芬高原試種的精品咖啡豆杯測評分已經達到83分;這位台商原本打算在當地買地,綜合經營有機農業、醫療、休閒觀光、農技學校,但因疫情爆發而暫停。

不過,到寮國投資也不是完全沒煩惱,例如當地工人工資低、勞力也充足,但企圖心卻不及大陸人;有台商曾經送一批寮國勞工到昆山廠受訓,但回國後,工作績效還是只有大陸工人的七、八成。

還有,寮國的大學生實際程度也只有大陸的高中生程度;此外,當地中文翻譯待遇是一般白領的三倍,還找不到人,也造成外商溝通上的困擾。

已經在寮國投資的台商表示,不只寮國,就連東協都無法完全取代中國大陸,在寮國就連產品的包材都必須從中國進口,其他就可想而知,因此,東協只能作為中國生產線的補充或是後備產線,要完全撤出中國,根本不可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