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扛疫情還要扛外交,陳時中有苦難言? 衛福部長陳時中說開放美豬牛是為了「換一個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還要地方政府別扯後退,結果被蔡總統狠狠打臉,強調沒有「交換說」。不只如此,使命必達的陳時中鬆口美豬是「全豬開放」,更被各界釘到滿頭包,「中神」的神壇岌岌可危。陳時中繼續滅火,說要利用3個月時間、全台走透透宣導豬肉標示。但秋冬將屆,新冠病毒疫情隨時可能捲土重來,防疫指揮官這會兒還得兼職「豬肉代言人」,實在令人憂心,他的工作量會不會太大了一點。 衛福部長陳時中稱自己是「很難服輸的人」,但這回美豬開放的爭議,不知道陳時中會不會「輸」?(照片來源:GQ) 總統蔡英文宣布開放美豬、美牛進口,衛福部長陳時中昨天(2日)首度鬆口,美豬規劃「全豬」開放,引爆輿論譁然!學者專家憂心,一旦全豬進口,將包括國人愛吃的內臟類,瘦肉精風險將大為提高。 不過陳時中指出,國人食用豬肉約90多萬公噸,從美進口約1萬公噸,且美國養豬戶中約只有2成使用萊克多巴胺,「比例、數字相對都低」。 陳時中的發言遭網友圍剿,「部長除了講幹話還會做啥」、「我東西放進來,你們要吃自己先做功課」、「現在是希望民眾當個聰明的吃豬人嗎」、「會不會到時候連核食也一樣,標準沒問題,但民眾得保護自己」。 高雄榮總台南分院醫師蘇偉碩則說,長期低劑量食用瘦肉精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甚至波及下一代,且歐盟也評估存在「不可接受」之風險;學者專家也呼籲,政府應盡速公布殘留量數據、計算攝食風險,提醒民眾注意。 面對質疑陳時中表示,美豬牛明年1月才開放進口,還有3個月、可以跑全台做標示宣導,下週起第1個目標地是迪化街,時間允許的話,他自己應該是會到場。 媒體則是詢問,迪化街多是南北雜貨,這次開放的是肉品,能明確示範什麼?陳時中回應,迪化街是第1場、不是最後1場,每個樣態都會去,把示範做好,做好標示,不會誤觸規範。
蔡英文總統日前宣布放寬進口含萊克多巴胺的美牛和美豬,引發爭議,衛福部長陳時中在被問到開放美豬牛能換到什麼時,直言「換一個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然而蔡總統昨天(2日)在臉書Po文指出,開放美豬牛沒有「交換說」,是基於國際標準,採取科學證據所做的決定。 蔡英文的發文表示,國際局勢正在快速變化,全球供應鏈正在重組,我們希望可以把握機會,為國家的整體經濟利益和未來總體戰略,做出長遠的正確決定。 (蔡英文總統臉書) 台美關係在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來台後突飛猛進,經濟部長王美花31日參加美國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主辦的「後疫情時代台美經濟關係」線上座談會,事後宣布將舉辦「台美經濟與商業對話」,王美花證實,該對話將由美國主管經濟成長、能源及環境的美國國務院次卿凱斯克拉奇(Keith Krach)主持,且有望於年底舉行。 凱斯克拉奇是目前美國國務的「第三把手」,如果能來台主持「台美經濟與商業對話」,台美雙邊貿易協定(BTA)似乎有望加速進行。 過去台美BTA卡關主因就是美豬、美牛,8月28日蔡英文主動釋出善意後,台美高階官員也開始互動頻繁,3天後駐美代表蕭美琴、經濟部王美花與美國國務卿亞太助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視訊對談展開序曲,美方更是提出雙邊新高階對話平台「台美經濟與商業對話」。 經濟部長王美花上月31日與美方舉行「後疫情時代台美經濟關係」線上座談會。(照片翻攝自翻攝台美經濟關係線上座談會官網) 由於美國總統川普不喜歡FTA、TPP字眼,覺得沒有達到成效,因此台美雙邊貿易協定改稱BTA,台灣官員表示,內容一樣,不會比較少,什麼也都可談,主要範圍涵蓋關稅減免、貿易壁壘、深化台美之間的供應鏈互補、智財權等。 而美國相當開心台積電將赴美投資,除了半導體與5G等科技重要議題,台灣採購農產品、美豬美牛、天然氣、原油等,也預期將是雙方討論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