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圖對照今年一月底至六月底於英國(紅色曲線)與斯洛伐克(藍色曲線)新冠個案發生率(每百萬人口染疫人數)的變動。英國普遍施打疫苗,斯洛伐克則面臨疫苗缺乏,開始使用伊維菌素。今年五月下旬兩條曲線發生死亡交叉,斯洛伐克防疫成效開始超越英國,且差距越差越大。國外學者戲稱這是英國與斯洛伐克的對決,也是疫苗與伊維菌素的對決 (vaccine vs ivermectin),贏家只有一位(there is only one winner)。看來贏家是相當明確。 紅色曲線代表英國每日確診新冠染疫比率 藍色曲線代表斯洛伐克每日確診新冠染疫比率 (每百萬人口染疫人數) 斯洛伐克是歐盟第一個核准使用伊維菌素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的國家,今年一月核准,但是藥物準備嚴重不足,今年三月以後才有比較足夠的藥物進口到該國。是否因為該藥物的療效,導致染疫人數快速下降,並呈現在國家的統計數字上!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看看兩國施打新冠疫苗是否有差距?由以下兩張圖即知兩國的疫苗施打情況落差很大,英國自始一直遙遙領先斯洛伐克至今。排在上面這張圖統計至今年四月一日歐洲國家施打疫苗的情況(每百位人口施打劑量),英國(UK)遙遙領先斯洛伐克(Slovakia)。至今年七月一日,兩國仍然維持相當大的差距(見下面另一張圖)。每百位人口注射疫苗劑量英國為114.76 劑,斯洛伐克為66.84 劑。我相信這也是為何英國政府終於在六月下旬,將伊維菌素列為居家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大型國家研究計畫「PRINCIPLE」的重要原因。 為何伊維菌素有此優點? 許多研究都一再經證實它可以阻止高風險接觸者染疫,並顯著減少感染者的病毒載量與康復時間,這都可以有效阻止新冠病毒的傳播,這是疫苗不容易做到的。 而且伊維菌素對抗變種病毒一樣有效,也可以有效阻止新冠病毒發生突變。這是目前疫苗面臨的極大挑戰。 讀者或許不知道,川普總統去年染疫住華特里德醫院時,他有使用伊維菌素治療,只是當時媒體沒有特別報導這件事。更多的研究與個案報告也證實它可以顯著而大幅度的減少新冠患者的死亡率,然而這並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 光靠防守是無法贏得戰爭。疫苗是對抗新冠病毒戰爭中非常重要的防守武器,但在變種病毒橫行且一再突變的世界,光靠疫苗是無法贏得這場戰爭。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藥物,是彌補疫苗缺失的最佳夥伴,而伊維菌素作為病毒殺手,正扮演這個重要的攻擊角色,英國與斯洛伐克的防疫經驗,已經分別驗證了這個理論。 一張圖如何勝過千言萬語(A picture is better than a thousand words),讀者們可以更加體會其中深意。 作者:陳昌明醫師/教授
全台AZ疫苗開打後,目前接種疫苗後死亡的案例累計破百例,把民眾嚇壞了,也因此傳出各地顯現緩打潮。20日美國捐贈250萬劑莫德納疫苗抵台後,更有聲音稱不敢打AZ要打莫德納。雖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不斷強調,台灣的死亡率仍較各國低,打疫苗是利大於弊、應能打就打,但在野黨和民間的質疑聲浪不斷,仍讓中央壓力劇增。 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發現,自從6月15日全台高齡長者開始接種AZ疫苗後,和猝死相關的聲量平均每天增加18%,總計7萬多則聲量當中有11%將矛頭指向衛福部長陳時中,質疑打AZ疫苗恐有後遺症且保護力不佳,地方政府也呼籲中央,不要讓國人陷入「染疫威脅」和「疫苗疑慮」的兩難抉擇。 對此,陳時中已經連續數天親上火線釋疑,但他稱死因不一定與疫苗有關,需由檢察官相驗的說法,卻又引發批評「別人家的孩子死不完」,也導致相關討論的負面聲量來到41%,正面聲量僅9%。 不過,若觀察網路上對各廠牌疫苗的好感度(P/N值)變化,縱使AZ疫苗猝死案例頻傳,但開打後它的網路好感度仍與前一週持平,與BNT輝瑞疫苗一樣皆為0.27。AZ的正向討論內容不因負面新聞而減少,顯示若跳脫政黨間相互批評的口水戰,網友能夠接受每種疫苗都有風險,不會因為風險否定疫苗的正面價值,應該能打就打。至於莫德納因美國捐贈250萬劑,好感度從0.35再上升為0.39。 另一方面,各廠牌疫苗中唯獨國產疫苗本週的好感度下滑,從0.27跌至0.26,負面討論內容主要為政府日前公布將以「免疫橋接」(immuno-bridging)方式評估其能否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引發質疑是全球首創,或指美國食藥署對免疫橋接的科學定位未定。由此可知,即便國人普遍肯定施打疫苗利大於弊,但政府採用免疫橋接的方式,仍讓國人對國產疫苗的安全性憂心忡忡。 目前輿情風向肯定打疫苗的正面價值,並願意用科學角度來看待AZ疫苗,但考量包括血栓等副作用的發生機率可能因人種不同出現變化,政府仍應儘速投入相關研究,並在疫苗採購方面做最合適的配置,若施打AZ猝死案例持續增加,長久下來國人累積的恐懼將會爆發。此外,有鑒於連擁有國際認證的AZ疫苗都可能引發猝死,有關疫苗安全爭議的討論風向儼然成形,中央政府更須正視國人對國產疫苗安全性的擔憂,加強溝通釋疑以獲取民眾信任。 文章來源: i-Buzz網路口碑研究中心
新冠肺炎疫苗自去年底研發成功開始施打,各國將之視為疫情的改善關鍵,許多國家已陸續搶到疫苗並開始施打,我國目前則尚未有明確的時間表。疫情指揮官陳時中上電視節目,批評目前不少大國壟斷疫苗,甚至有國家買了人口數4倍的量。 對於大國壟斷疫苗的情況,陳時中似乎非常有感觸「光看那些國家的購買數字就知道,甚至有國家買了該國總人口數4倍的疫苗」,讓他忍不住質疑:「那你剩下那些要幹什麼呢?別人是要救命的,你買在那要放到壞嗎?」 陳時中指出,疫苗也跟口罩一樣,大家都想囤積,那數量當然就不夠,他認為防疫物資應該要大力去呼籲不要有囤積的情況發生,「那像WHO當然就不夠力嘛,聯合國當然也都不夠力,可是他們在這件事情上其實是他們應該發揮功能的時候」,陳時中說,這些國際官方組織應該要出面向有錢的國家呼籲,購買供國人需要的疫苗量就好,「你超額去買這東西,坦白講,是不對的」。 陳時中日前稱台灣採檢新冠肺炎比中國準確,引發國台辦不滿,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回應,「這位先生」不是無知就是糊弄台灣老百姓。總統蔡英文立刻發臉書力挺指出,「這位先生」是陳時中,陳時中和指揮中心的團隊表現很好。除了蔡英文,行政院和多位地方首長、立委也發文,一人一句「這位先生」,力挺陳時中。 蔡英文:「這位先生」是台灣防疫指揮官 蔡英文透過臉書率先力挺指出,「『這位先生』是陳時中,他是台灣的防疫指揮官。他和指揮中心的團隊,表現都很好,我很支持他們。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民,也都會認為有他們在真好。 行政院:蘇貞昌做「這位先生」最大後盾 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受訪表示,蘇揆平常每周與陳時中有防疫會議,隨時與陳時中熱線聯繫,針對疫情發展,指揮中心需要各部會協助,與這位先生不只是精神口頭上支持,也是實質上執行面做最大支持與後盾。 鄭文燦:「這位先生」和「那位小姐」堅守崗位保護台灣 桃園市長鄭文燦在臉書發文表示,「這位先生,從去年初,疫情開始影響台灣時,就每天堅守崗位,從來沒有休息過,希望保護每一位台灣人,讓疫情影響降到最低。這位先生,是台灣的衛生福利部陳時中部長,也是台灣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即便疫情升溫,他也不曾退縮,自始至終,都與台灣人民並肩作戰。謝謝阿中部長,和許許多多的醫護人員、防疫人員,一起保護著台灣,守護我們的健康;這位先生、那位小姐,每一位都是台灣的防疫英雄,有你們在,我們會更有力量,度過疫情的難關。撐桃園、謝謝防疫人員、防疫英雄。」 柯文哲:基於對等尊嚴改稱「那個機關」 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受訪反諷,兩岸對等尊嚴就好,「以後我們就改稱那個機關就好了」。 鍾佳濱:「這個國家」經常對他國指指點點,令人反感 民進黨立委鍾佳濱表示,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民經常對「這個國家」感到反感,因為「這個國家」的「這些人」在公開場合經常對他國的國內情況比手畫腳。他說,全球防疫過程中,「這個國家」自顧不暇,還對他人指指點點,當然引起他人的不快,「這個國家」的發言也不用在意。 陳亭妃:「這位先生」創造許多奇蹟成為全世界焦點 民進黨立委陳亭妃昨表示,國台辦根本就把台灣當作眼中釘,所以國台辦講的每句話都沒有禮貌。「這位先生」創造很多奇蹟,已經成為全世界媒體的焦點,國台辦用「這位先生」形容陳時中是自取其辱,因為「這位先生」與蔡英文在全世界打響台灣防疫的招牌,由此看見國台辦玻璃心掉滿地。 周春米:台灣不能沒有「這位先生」 民進黨立委周春米昨臉書發文表示,台灣不能沒有「這位先生 」,他是台灣的防疫指揮官陳時中! 林俊憲:「這位先生」可以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任何人 民進黨立委林俊憲昨臉書發文指出,台灣人不在意「這位先生」的名字叫什麼,也不會因為國台辦的挑釁而生氣,因為「這位先生」可以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任何人,即使不一定叫得出名字,但我們都在為台灣的美好而努力。
新冠病毒已經在全球造成超過580萬人感染、起碼35萬人死亡,傳播力非常強,病毒學家也預測、新冠肺炎會演變成類似「流感」的狀況,每年都可能流行一次。因此「疫苗」的研發極為重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5月15日公佈的資料,全球目前共有118項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其中7種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1、輝瑞公司的mRNA疫苗 輝瑞和德國製藥公司BioNTech在5月4日時,開始在美國進行新冠肺炎疫苗的人體測試,如果試驗成功,疫苗最早將能在9月使用。 2、Moderna公司的mRNA疫苗 Moderna公司公布第1期臨床mRNA疫苗試驗的初步結果後,發現8個志願者體內都產生了針對新冠病毒的中和抗體,抗體的強度達到、甚至超過了新冠病人痊癒之後血液中抗體的水準,並預計將開始第2階段試驗、給600名志願者接種疫苗,第3階段試驗將在7月進行,該公司計劃在2021年初將疫苗推向市場。 3、Inovio公司的DNA載體疫苗 Inovio公司已經在4月啟動人體試驗,預定6月發布初步結果。40名參與第1階段臨床測試的受試者,將接受2次注射,如果一切順利,該公司將向美國FDA申請許可,第2、3階段測試可能在7、8月啟動。 4.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滅活疫苗 已開展第1期臨床試驗受試者的接種,中國疫苗廠商科興生物的動物試驗結果更好,接種了滅活疫苗最高劑量的恒河猴,在咽、肺和直腸中均沒有發現病毒,而且實驗組血清中的中和抗體滴度也非常高。 5.牛津疫苗 牛津疫苗是基於腺病毒載體疫苗以及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研發而成,雖然成功產生抗體,但是他們將產生抗體的獼猴再次放到有病毒的環境中後,這些猴子和沒有產生抗體的猴子一樣,再次感染!這也意味著注射疫苗之後產生的抗體完全沒有作用!上述試驗結果表明,牛津疫苗無法對新冠病毒提供作為疫苗黃金標準的「消除性免疫」保護,但可以提供部分免疫,且確實能夠緩解疾病。 6.中國陳薇團隊的腺病毒載體疫苗 接種的108名受試志願者,都成功在接種之後的14天內產生了抗體反應,且全部都產生了細胞免疫反應,目前這個新冠病毒疫苗臨床第2期試驗508人已經分組到位,實驗在4月12日啟動,最快6月就能揭曉結果。 7.「曲速行動」(Operation Warp Speed)的計劃 美國白宮先前宣布的一項「研發新冠疫苗」的增速計劃,計畫對10萬人進行疫苗測試。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綜合以上統計認為,目前為止、似乎陳薇團隊的腺病毒載體疫苗是比較能符合期待的,研究顯示主要解決的問題是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應答產生情況。吳昌騰也表示,疫苗可以產生免疫反應,不代表可以避免感染,「所以安全可靠的疫苗何時才能用上? 我想還要等等吧!」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