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神經外科權威杜永光驚爆不倫,72歲的台北醫學大學台北神經醫學中心院長杜永光,被一名30多歲未婚女子指控已婚的杜永光與她發生婚外情,2018年8月她還為杜永光生下一女,雖然嬰兒3個月後死亡,但女子仍訴請杜永光認領親骨肉,一審判女子敗訴,但高等法院今改判嬰兒確為杜永光血脈,且杜永光須給付扶養費、喪葬費共41萬餘元給女子。 法官指出,杜永光自承與女子發生多次性行為,2017年12月間曾發生性行為,對照嬰兒出生日期,應為杜永光所生。 而高院曾命杜男到調查局接受DNA鑑定,但他不去驗,依法可推認女子的主張為真實,嬰兒是從杜永光受胎所生。 高院指出,嬰兒雖於出生後不久死亡,但生母仍可向生父提起認領之訴,不因非婚生子女是否已死亡而有不同,因此判決杜永光與嬰兒有親子關係。 杜永光小檔案: 腦神經外科權威杜永光,在1980年代將難度甚高的腦血管瘤與顱底腦瘤手術引進國內,提升台灣的神經外科技巧,他所操刀的「顱內動靜脈畸形手術」、「血管繞道進行顱內動脈手術」與「內頸動靜脈內膜切除手術」,累積病例數現已冠於亞洲醫界。 2011年間,他擔任台大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時,更當選由全球各大神經外科醫學會組成的學術聯盟、「世界神經外科學會聯盟」(WFNS,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surgical Societies)理事長。該聯盟有如神經外科醫學會聯合國,這是有史以來首次由亞洲人擔任理事長,也被譽為是「台灣之光」。 美編內心話:72歲與30歲的戀情,差距42歲的祖孫戀真的很讓人驚訝,只能說真愛無國界,真愛不分年齡與性別,只是大家真的要注意啦,相戀很美好,但是做任何事都要負責任,不管你是誰、社經地位有多高,出事不要想拍拍屁股就走人,該負的責任別想逃。
藝人王大陸母親5日凌晨突然昏迷不醒,緊急送醫後研判是腦幹腫瘤破裂,雖然緊急開刀仍回天乏術,於9日宣告病逝。據傳包括王大陸母親本人,都沒有人知道她有罹患腦幹腫瘤,完全沒有任何症狀或徵兆,5日接近中午的時候被發現在床上昏迷不醒,立刻送往住家附近的國泰醫院,當時昏迷指數3,雖然醫生指出發現的時間太晚,開刀也不一定有用,但家屬仍決定放手一搏,只是術後狀態不佳,對於藥物也沒有反應,最後在9日凌晨2點33分宣告不治。 腦瘤小檔案: 腦瘤(腦癌)是指不正常的細胞增生,並侵犯到周圍或遠處的細胞,影響正常的功能。它可能發生在各年齡層,但以3~12歲兒童、40~70歲成人較多。 腦瘤可分為兩種成因︰ 1、原發性腦瘤︰從腦部細胞長出來的腫瘤,較常見的是膠質細胞瘤。 2、轉移性腦瘤︰常見由肺癌或乳癌轉移過來。 腦部腫瘤跟其他部位的腫瘤一樣,都有良性、惡性之分,需經病理檢查才能確定。但即使是良性腫瘤,也可能壓迫到腦部重要部位,影響功能。 腦瘤6大警訊: 1、頭痛︰早上起床時特別痛。但也有些腦瘤病人並沒有明顯頭痛,這可能跟腫瘤長的位置與大小有關。 2、手腳無力、肌肉關節協調力變差、平衡感不好,走路不穩。 3、抽搐︰因腦瘤壓迫,引起腦部不正常放電,造成抽搐。 4、頭暈、嘔吐︰腫瘤造成顱內壓(腦壓)升高,會想吐。 5、健忘、說話有困難、性格改變。 6、感覺異常︰比如腦瘤壓迫到嗅覺神經,鼻子會聞不出味道;如果壓迫到視神經,視覺會有缺損,甚至看不到。
腦瘤的治療效果與腫瘤位置有關,然而在治療之前為了精準掌握腦瘤的腫瘤位置,以往必須靠醫師在核磁造影,以及電腦斷層影像上來回檢視,並仔細勾畫出每一個腦瘤的輪廓,往往需要花費數十分鐘至數小時。現在,透過人工智慧系統用於腦瘤放射手術的治療流程,只需要30秒內,大幅縮短放射手術的前置設計時程,不但能更準確地判斷病情,更有助於醫師決定最適當的治療計畫,如同醫師的第二雙眼及手! 腦瘤的治療效果與腫瘤位置有關,現在透過人工智慧系統可在30秒內完成腫瘤的自動偵測,精準掌握腦瘤的腫瘤位置。 人工智慧系統在30秒內完成腫瘤自動偵測、辨識與輪廓勾畫,準確度達90%以上 臺大醫院與人工智慧公司共同合作,成功整合人工智慧系統於腦瘤放射手術的治療流程,已可應用於三種最常見的腦瘤:腦轉移瘤、腦膜瘤以及聽神經瘤。臺大醫院江伯倫副院長表示,此人工智慧系統可在30秒內完成腫瘤的自動偵測、辨識與輪廓勾畫,準確度達90%以上,大幅縮短腦瘤放射手術的前置作業時程,讓醫師專注於提供病患更即時與更理想的手術計畫。 臺大醫院電腦刀中心可執行精準且低侵襲性的放射手術,為了精確定腫瘤位置,醫師必須在核磁造影,以及電腦斷層影像上來回檢視,仔細地勾畫出每一個腦瘤的輪廓,往往需要花費數十分鐘至數小時。 人工智慧系統如同醫師的第二雙眼及手,可自動找出腫瘤位置 而此腦瘤自動偵測圈選系統,如同醫師的第二雙眼及手,可自動找出腫瘤位置,並快速精準地把腫瘤的邊界在影像上描繪出來,醫師只需檢驗及修正AI模型的結果,幫助神經外科與放射腫瘤科醫師大幅縮短放射手術的前置設計時程,能花更多時間與病患討論病情,爭取治療時效與提高手術成功率。 臺大醫院與人工智慧公司共同合作,成功整合人工智慧系統於腦瘤放射手術的治療流程。(圖片提供/臺大醫院) 醫師與人工智慧合作的優勢在多顆腫瘤,或是腫瘤情況較為複雜的情況尤為顯著。此套系統已於108年7月份在臺大醫院電腦刀中心上線,用於治療腦轉移瘤、腦膜瘤,以及聽神經瘤的病患,造福許多患者。 在符合適應症的情況下,放射手術能有效控制腦腫瘤,並且維持神經認知功能與生活品質。其中,腦轉移瘤具有多發性的特徵,藉由人工智慧輔助能夠協助醫師在放射手術時,更準確地判斷病情,減少誤判的風險,有利於為病患研擬最適當的治療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