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帶動國旅成長,連帶使得高速公路通行量寫下歷年新高,不料營業額卻呈現衰退。根據交通部高公局統計,全台15個服務區,只有關西、泰安、仁德3處業績成長,其他12個全部下滑。 新冠疫情持續逾一年,國人無法出國,只好開車在島內趴趴走,原以為各服務區的營業額也會隨之成長,奇怪的是,送往迎來的服務區卻沒有跟著受惠,來客數和前年相比少了8.77%、營業額衰退4%,連長期居冠的清水服務區,也難以倖免。 15個服務區中,表現亮眼的分別為新竹的關西、台中的泰安,以及台南的仁德這3個地方,不僅來客數增加,營業額也逆勢成長,分別成長14.76%、10.6%、2.2%。 高公局副局長吳木富分析,服務區內的餐飲和伴手禮賣場,都位在室內,用路人可能擔心密閉空間內染疫風險高,所以只路過上個廁所就走了,才會出現有車潮、沒錢潮的狀況。 至於營業額成長的服務區,吳木富指出,這3處都是剛完成整修,用餐空間和購物商場都煥然一新,其中關西引進麥當勞,泰安也有肯德基、星巴克等品牌進駐,用路人停留消費的意願大增。 吳木富認為,今年全球疫情依然嚴峻,預期高速公路通行量和服務區人潮會和去年差不多,若業者要吸客,必須展現自己的特色,才有機會存活,甚至逆勢成長。
【觀點】 新冠肺炎疫情在台灣爆發初期,衛福部曾推出一則防疫宣導影片,由「柚子醫師」陳木榮向民眾宣導,坐公車、搭捷運等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不需要配戴口罩」。但昨天(3月31日)的最新政策,除了防疫指揮中心公布「社交距離指示」,交通部也宣布、從今天4月1日開始,搭乘大眾運輸系統,必須全面戴口罩、量體溫,顯示台灣防疫真的進入關鍵期。 至於雙北市民通勤倚賴的台北捷運及公車,若全面量體溫、戴口罩,目前仍有執行上的困難,所以仍以勸導為主,不過根據記者本身近日搭乘捷運、公車的觀察,大概9成5以上的民眾都會主動戴口罩,偶有沒戴口罩的乘客、自己也會顯得相當不自在,顯示台灣民眾都有基本的防疫觀念。清明連假明天正式展開,民眾若真有需要搭乘大眾運輸系統需求,請務必遵守各相關單位的規定,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當然,如果沒有出門必要,也請盡量待在家中,絕對會是防堵社區感染的最好方法。 交通部長林佳龍昨晚宣布,從今天4月1日開始,所有旅客必須戴口罩才能進站或搭乘大眾運輸、進入服務區。 交通部說明,交通部主管的是「台鐵、高鐵及國道客運」,量體溫與戴口罩將全面提前到4月1日實施,主要是為了清明疏運超前部屬。連2次額溫超過攝氏37.5度、或第2次耳溫超過38度者,都會被禁止上車,所有鐵路車站也都必須量體溫,除部分車站使用紅外線測量儀外,其餘則是人工額溫槍測量。除了台鐵、高鐵,另外包括高速公路的服務區、客運轉運站民眾也都必須量體溫、戴口罩。 至於市區公車及捷運屬地方政府職權範圍,只要沒有違反指揮中心規定,都尊重各地方政府配合指揮中心的防疫整備工作及實施時程。 桃園市長鄭文燦則表示,希望給民眾一段宣導期,等4月9日口罩實名制升級版上路,桃園市管轄的桃園市公車、捷運才會開始全面量體溫、戴口罩。 台北市政府也回應,如果現在大家都還要排隊買口罩,地方政府也沒有足夠的口罩量,北市大眾運輸系統,例如北捷、公車、貓纜等要實施,執行面有困難,除非中央強制命令才會照辦。 北捷也再度說明,「交通部尚未強制北捷需要量體溫才能入站,因此仍維持在重點站使用紅外線熱顯像儀,婉拒載運體溫達38度者」;而雙北公車方面則還沒有進一步消息,需等待地方政府公告。 對於搭乘大眾運輸要全面量體溫,網友忍不住在PTT八卦版發問「捷運有儀器可以量,比較好奇上午通勤滿死人的雙北公車要怎麼量?司機連站起來都沒辦法了要怎麼量」,底下鄉民紛紛留言:「公車司機要崩潰了吧」、「公車族要哭了,通勤時間直接變兩倍」、「有夠低能,一個一個量完就中午了」、「公車小姐制度要回來了嘛><」。 【品觀點邀請您 連署支持台灣加入世衛組織?請點此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