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潮濕的天氣或下雨天,衣物總是曬不乾、有霉味,甚至長出一點一點的黴菌斑,實在令不少的主婦們相當苦惱。究竟發霉的衣物該怎麼辦?本文將大家5種消滅黴菌的小妙招,以及6種衣物發霉的清洗方式,讓您輕鬆去除霉點、霉味喔! 衣服發霉的原因:悶熱、潮濕和營養物質 構成衣物發霉三大條件:悶熱、潮濕和營養物質,只要同時具備三大條件,黴菌就會找上你心愛的衣物。對黴菌來說,油脂、汗水、皮屑是美好的營養物質,只要溫度、濕度達到生長的標準的時候,黴菌孢子就會找尋能夠落地深根的有機物,伸出菌絲來繁殖,尤其在封閉的衣櫥均可發現某部分衣物有一點一點黑褐色斑點,那就是「黴菌斑」。 防止衣服發霉5種小妙招: (圖片提供/MamiBuy媽咪拜) 01、衣物放置通風處 黴菌喜歡生在悶熱且潮濕的環境,因此建議衣櫥不要完全緊閉,或是衣櫥內可以擺放除濕劑、除濕器,改善衣櫃內的濕度,理想濕度範圍於40~60%之間,降低黴菌生長的機會。另外,洗好的衣物最好能夠晾曬在室外或太陽底下,勿將它放置在潮濕的浴室內,不但使衣物曬不乾,也容易生長黴菌。 02、留意衣物穿過次數 前文所提,黴菌喜歡油脂或大量汗水的地方,然而穿過兩、三次以上的衣物,上面含有肉眼無法看見的皮屑、汗漬和油脂,所以千萬不行再放入衣櫥裡,應拿去清洗為最佳原則。特別在梅雨季、或寒冷的冬季,別因為氣候的關係而過度減少洗衣的次數。 03、寶寶吐奶衣或大便衣立刻清洗 許多新生兒寶寶在喝完奶後時常會有溢奶、吐奶的情況,一不小心就沾到衣服上,由於衣物處於「半濕半乾」的狀態,殘留在衣服上的水分,會滋生大量的細菌,因此盡量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它洗滌起來,不要堆積到隔天。 04、衣物分類清洗 一般而言,可將衣物分成貼身、襪子、衣褲,由於衣褲和襪子的細菌較多,盡量與貼身衣物分開放置及清洗,以防細菌跑在內褲上而引發私密處感染。家中有小嬰兒的人,寶寶衣物與大人衣物更應該分開清洗,以保護柔嫩的寶寶肌膚。 05、善用除濕機或烘乾機 如果居住於濕冷或易下雨的地方,記得要多多使用除濕機或烘乾機,來維持衣物的乾燥。 衣服發霉怎麼洗? 針對不同衣物材質,對症下藥。 (圖片提供/MamiBuy媽咪拜) 01、尼龍衣物 將發霉後的尼龍衣物放在陽光下曝曬數小時後,再以舊牙刷輕輕刷去霉斑。但如果衣服是因汗漬或油漬而發霉的話,可以沾些汽油於發霉處反覆刷洗,最後用乾淨的毛巾擦拭即可。 將衣服蓋上白布後放在陽光下曝曬幾個小時後,以舊牙刷輕輕刷洗,即可去除掉黴斑。 02、棉質衣物 若是白色棉質衣服,可以浸泡於稀釋過的漂白水1至2小時,再用清水搓洗掉霉斑即可。若不是白色的棉質衣服,可以使用舊牙刷輕輕刷掉霉斑後,放置於陰涼處曬乾,最後用熨斗燙過。 還有一個超簡單的方法,使用綠豆芽將發霉的地方反覆地搓揉至看不見為止,再以清水沖洗即可。 03、絲質衣物 衣物的發霉處需泡在水中,再以牙刷沾點牙膏輕輕刷掉。若霉斑很多的話,可以使用50%的酒精溶液,反覆地擦洗,再以清水沖淨。 04、皮革衣物 使用舊毛巾沾些肥皂水反覆擦拭皮衣的霉點,再以清水洗淨,晾乾後擦上皮革專用的保養劑。 05、毛織品衣物 不要機洗,以手洗最佳。手洗時的水溫以低於30℃,並搭配織物專用洗劑洗條消除黴菌。 06、貼身內衣與內褲 殘留在內衣或內褲的黴菌,會增加乳房、私密處的感染風險,因此建議應立即停止穿或丟掉。 【MamiBuy媽咪拜】授權轉載 原文出處【衣物發霉不用怕!超實用的11種除霉妙招,牙膏、綠豆芽也辦得到!】 撰文:MamiBuy媽咪拜編輯部 彙整編輯:Zoe 資料暨圖片提供:MamiBuy媽咪拜 【延伸閱讀】 ※廚房整潔不復亂!一秒取出、歸位的垂直收納 |幸福空間X品觀點 ※就愛窩在窗邊小天地!3款風格營造你的特色臥榻 |幸福空間X品觀點 ※在家拍出咖啡廳般的高雅氛圍!專業攝影和網美都在用的擺拍技巧 |幸福空間X品觀點 ※WFH!家裡亂到炸也不怕,北歐風視訊背景一次解決你的尷尬 |幸福空間X品觀點 ※連上廁所都可能染疫!重症醫提醒如廁5件事,避免疫情傳播 |幸福空間X品觀點 ※走入細線織羅的奇幻世界!「塩田千春:顫動的靈魂」北美館震撼登場|幸福空間X品觀點
避免這5大傷肝食物是照顧小心肝第一步! 1.酒 9成酒精從肝臟代謝,過量飲酒傷肝。脂肪肝可區分成兩大類,一類是飲酒引起的「酒精性脂肪肝」,長期酗酒者約9成都有脂肪肝病問題,若狀況持續,恐引起肝臟發炎,甚至肝硬化等不可逆的肝臟病變。在歐美的研究中發現,只要一天喝40克以上的酒精,連續喝5到10天,就會產生酒精性脂肪肝,如果連續喝5到10年,就會進展到酒精性肝硬化的階段。 喝酒建議量: 以美國的標準飲酒量建議每日最多12克的酒精,大約是啤酒(酒精濃度5%)360cc、或葡萄酒(酒精濃度12%)150cc、或烈酒(酒精濃度40%)45cc。 2.發霉食物/ 不新鮮食物 目前已知的黴菌有30萬種以上,這些黴菌的孢子會在空氣中飄浮,黴菌孢子能夠在不利的環境中長期潛伏,當遇到溫暖、潮濕及營養充足的環境時,黴菌孢子會依附在各種東西上,從孢子長出菌絲進行繁殖,尤其台灣氣候濕熱,正是黴菌繁殖的大好時機。 黴菌從開始滋生到肉眼可見,則需要一星期,在此之前,黴菌孢子已經長出,只是外表看不出異狀。因此,當發現食物發霉時,其整體污染已經相當嚴重了。 黃麴毒素(Aflatoxin) 在溫暖潮濕地區,農作物、食物容易引起黴菌污染,黃麴菌(Aspergillus Flavus)最佳生長環境為相對溼度85%及溫度28 ℃以上,溫度12℃以下則會長黴,但不會產生毒素,而黃麴毒素是黃麴菌生長過程中的產物,為目前所知致癌性強的真菌毒素,世界衛生組織已於1987年將黃麴毒素列管為一級致癌物,屬於確定致癌物。黃麴毒素(B1)是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黃麴毒素不僅毒性強且耐高溫,一般烹調方式並無法破壞其結構和毒性。黃麴毒素會抑制免疫力,引起急慢性肝炎,使肝細胞突變為癌細胞,加上酒精或病毒性肝炎的促進,才發生肝癌。食物只要有部分食物受到黃麴毒素污染,就必需全部丟棄,千萬不要以為肉眼看不見就代表沒被汙染,繼續將毒素吃進肚。 常見的食物中,以種子類的花生、杏仁、腰果、豆類以及稻米、麥類等五穀雜糧,在採收、運輸、加工、或儲存過程中,若保存不當,較容易遭受黃麴菌感染,並受到黃麴毒素汙染。 2012年刊登於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的一份研究報告,整合了1994年到2009年全世界所有關於黃麴毒素與肝癌發生率的調查(其中40%的報告來自臺灣)。研究結果顯示,在帶有B型肝炎病毒的病患中,黃麴毒素的攝取會進一步提高肝癌的發生率達6倍之多!這些研究雖然無法直接證明:黃麴毒素可單獨誘發人類肝癌,卻也足以顯示黃麴毒素是致癌的危險因子 。 建議: 已發霉的食物要全部丟棄,再好吃再貴都要丟掉(不可只切除發霉部分剩下的繼續吃),以免汙染到其他食物。 易腐敗的食物快點放冰箱。如生肉、牛奶、豆腐等,以免食物敗壞。 已經發霉的食物千萬不要用鼻子聞,或放進嘴巴嚐味道,其中所含的黴菌容易經由鼻子或嘴巴進入體內。 定期清理冰箱,建議將超過保存期限、開封過久或發霉的食物丟棄。 全穀類、豆類、堅果種子類、咖啡購買時選擇真空包裝,並且一次不要買太多。 全穀類、豆類、堅果種子類、咖啡買回家後放入密封罐中並且放入冰箱。 食物已變色、變味(如油耗味等),就不宜再食用需丟棄 家裏最常見會發霉的東西還有蒜頭,若發霉建議整顆丟棄。 如果是發霉的砧板也快快換掉吧,畢竟是直接接觸食物的。 想換砧板的快來看看砧板怎麼挑吧!或是看看我家廚房的兩塊夢幻砧板美國epicurean及泰國CHABATREE! 親愛的婆婆媽媽們,為了自己跟家人的健康,該丟的還是要丟。 發霉年糕→丟掉 發霉蒜頭→整大顆丟掉(我知道蒜頭很貴) 發霉麵包→丟掉 發霉玉米→丟掉(買的時候就要看一下了) 3.油炸/高油飲食習慣 膽固醇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及脂肪肝炎的重要因子。在所有的動物實驗,只要是餵食高膽固醇飼料,都會發生非酒精性脂肪肝。但是血液膽固醇的變化在不同動物卻是有很大差別,大鼠及小鼠的血液膽固醇濃度較不易受影響,但是倉鼠及兔子則在攝取含膽固醇飼料後血液膽固醇明顯的升高。但這些動物都會有非酒精性脂肪肝,可見膽固醇對肝臟的影響不可忽視。 研究發即使是正常人,只要攝取高脂肪的一餐,在之後的 5 小時內就能引起骨骼肌細胞的胰島素阻抗。此外,要消除因胰島素阻抗而有的脂肪堆積,光靠適度節食很難發揮作用,必須搭配運動才有顯著的效果。 建議: 避免過多的高膽固醇食物(內臟),就是膽固醇能少就少,並且少吃會增加膽固醇的飽和脂肪(豬油、奶油、椰子油之類的)。 4.加工食品/醃製、煙燻肉品 「紅肉」或是「加工肉品」會增加「脂肪肝」的風險 紅肉加熱後會產生較多的最終糖化蛋白(AGE),慢慢易引起脂肪性肝炎。 加工肉品如漢堡肉、火腿、香腸、燻肉等,含有較高的鈉及亞硝基化合物,曾被認為與脂肪肝形成及胰島素阻抗有關。 肉品經過長時間高溫加熱,尤其是以燒烤或油炸方式處理,會產生環胺類(HCA)化合物,會造成脂肪、蛋白質、核酸的氧化作用使細胞受損。 世衛組織(WHO)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紅肉列為2A級致癌物,加工肉類列為1級致癌物。IARC並指出,每天每多吃50公克的加工肉品,會提高18%的大腸癌風險;每天每多吃100公克紅肉,也會提高大腸癌風險17%。 (IARC在這次聲明中所說的紅肉泛指所有哺乳動物的肉,例如豬、牛、羊及馬等。加工肉品則是經過鹽醃(salting)、熟成(curing)、發酵(fermentation)、煙燻(smoking)或其他能增加風味或延長保存期限的方法處理過的肉品。IARC的致癌物質分級是目前全球被最廣泛引用的風險評估依據。2A級致癌物意指「在人類還只有有限的證據,但在動物實驗已明確顯示會致癌」,1級致癌物則是「已有充分證據指出會導致人類癌症」。) 建議: 不要每天常態吃加工肉品,例如每天都是加工肉漢堡排,每天吃火腿蛋土司培根蛋吐司這種的,至於上限量,每日不超過50公克加工肉品–>相當於香腸1根,或小熱狗3條、或長條培根2片、或方形火腿2片。 5.糖 手搖杯飲料添加高果糖玉米糖漿,過多的糖吃進體內會轉化成脂肪儲存在肝臟,也易形成脂肪肝,而糖攝取過多也會產生較多的氧化壓力促進肝內發炎反應。 建議: 不要每天常態喝含糖飲料。如果想知道國人添加糖攝取量上限在這邊 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661&pid=9709 黑糖、蔗糖、糖霜、葡萄糖、砂糖、白糖、玉米糖漿、蜂蜜、楓糖漿等都是糖喔,沒有誰比較好誰比較不好。 參考資料: Fetuin B Is a Secreted Hepatocyte Factor Linking Steatosis to Impaired Glucose Metabolism Morino, Katsutaro, Kitt Falk Petersen, and Gerald I Shulman.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 humans and their potential links with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Diabetes 55.Supplement 2 (2006): S9-S15. Haag, Marianne, and Nola G Dippenaar. “Dietary fats, fatty acids and insulin resistance: short review of a multifaceted connection." Medical Science Monitor 11.12 (2005): RA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