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九合一選舉腳步逼近,多個主要政黨積極展開各縣市佈局,尤其近期以雙北地區選戰最廣為熱議。然而,相較執政黨在雙北地區人選仍難產,國民黨早已在多個縣市展開準備。其中六都縣市之台南市,今年3月即完成整合、宣布提名台南市議員謝龍介代表國民黨參選市長,謝並稱,六都三十年來只有台南市沒有政黨輪替,盼能替國民黨寫下民主輪替的歷史,為年底這一仗增添不少看頭。 謝龍介向來以善於創造網路聲量知名於各網路社群。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關注謝龍介自從被提名以來的網路聲量,結果發現,謝龍介確定代表國民黨出征台南市長後,至今平均每天能創造679則網路聲量,而從聲量趨勢觀察,謝一個月平均能在網路成功創造兩次聲量高峰,其中謝龍介在6月9日於議會質詢中曝光的錄音檔、以及6月13日在臉書上點出台灣農產品被禁的問題,皆成功在網路上創造不少討論,單日分別有2021則、1938則聲量,無論是談論全國性或地方性的議題都能有不錯迴響。 值得注意的是,若以其2019年立委補選一戰的相關數據比較,當時謝龍介僅以些微的3664票敗給代表民進黨參選的郭國文,在綠營大票倉的台南市,替國民黨奠下不少選票基礎,此次引起全台關注的立委補選關鍵一戰,謝龍介在補選前1個月的網路聲量,平均每日能達到1900則,而今年距離年底選戰還有5個多月,謝龍介的網路平均聲量已達當時的三分之一。謝龍介長期靠其幽默風趣、平易近人的個人風格吸引媒體關注,未來謝空戰的發展性可謂不容小覷。 為深入了解台南市長的選情狀況,台灣議題研究中心也比較了謝龍介與黃偉哲的網路聲量數據。從總網路聲量來說,謝龍介確定提名以來,至今創造12.5萬則聲量,已經超越現任市長黃偉哲在同一時間區間的9萬則聲量,兩人差距高達28%;而從正負面聲量觀察,儘管黃偉哲擅長利用市府資源及相關活動,透過新聞與臉書在網路上帶起討論、累積不少正面評價,但在謝龍介多次直指要害的點出黃偉哲在市政議題處理上的問題後,兩人在網路上的好感度幾乎不相上下,謝的好感度以1.11緊追在黃偉哲的1.13之後,這對執政的市長黃偉哲來說是一隱憂。 此外也可發現,謝龍介所談論的地方議題,無論是質疑南市府官員用建設經費換選票、或是近期揭發靈骨塔業者花錢關說議題,都是藉由質詢時發動,並搭配影音新聞、官方臉書等多元渠道「地毯式」露出,這樣的結果是,他的官方臉書粉絲數量正急遽增加,自提名以來僅3個多月,已累積34萬名粉絲、成長超過3萬人,貼文的互動數也在謝龍介發起網路議題攻防後有不少的升溫趨勢,在在說明謝龍介透過新聞、議會質詢內容曝光的空戰操作方式,已在網路帶起討論熱度,若往後幾個月謝能讓選戰熱度持續升溫,支持者的熱情被徹底喚醒,對執政的黃偉哲來說恐將形成一股不小的壓力。 2018年台南市長選舉,在韓流席捲全台、民進黨正值低迷時期,黃偉哲雖守住台南市長綠營重要的一席,卻因大環境及多人角逐市長等因素,拿下民進黨近年新低的得票數,而當時的國民黨推派的候選人高思博則以近年藍軍的相對高票落敗。2022選舉大環境客觀條件無法與2018年相比,但以謝龍介在網路上創造的聲量熱度、個人群眾魅力、以及選戰初期就受到基層擁戴的情況來看,未來謝龍介在台南市長一役能開創什麼新局面,可說是精彩可期。 【圖文皆由i-Buzz網路口碑研究中心授權提供】
新北市中和區2歲男童恩恩染疫過世,成為國內首位兒童確診新冠肺炎死亡的案例,4月14日案發當時錄音檔被媒體曝光後,輿論質疑送醫延誤81分鐘的致命關鍵在於,新北市政府規定「確診者要衛生單位同意才能派救護車」,但指揮中心公布的消防指引是派車應「同時」聯絡衛生局,並非經衛生局同意才能發車,地方中央說法頻頻互槓。另一方面,民進黨新北市議員提案要求侯市府就恩恩案進行專案報告,但兩度遭國民黨議員封殺,民進黨中央則砲轟新北市長侯友宜不公布錄音檔「欺騙全國民眾」,恩恩爸痛批「官僚殺人」,使侯不得不親上火線道歉稱,「我會反省檢討,我會負起全部責任」,但形象已遭重挫。 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分析侯友宜最近1個月的網路聲量趨勢,結果顯示,侯友宜近月總聲量約18.5萬,但正面聲量僅1.7萬,負面聲量高達4.7萬,負面聲量約為正面聲量的4.4倍。而自本週11個關鍵錄音檔曝光後,其負面聲量飆增至正面聲量的6倍以上,總體聲量也大漲,從原本每日聲量4千左右,增加到21日突破2.4萬則、22日超過3.6萬則,聲量比先前成長了近25倍,其中19至21日負面聲量高達6426則,約為正面聲量的6倍以上,分析近日網路熱門話題發現,6月18日深夜恩恩爸透過臉書表露心聲稱,看到侯友宜痛哭宣布恩恩死訊「當下很震撼」,引發社會討論,直至媒體6月21日公布相關錄音檔,造成輿論炸鍋,也進而使侯友宜網路聲量飆漲。 侯友宜負聲量飆升,進一步透過網路數據分析民進黨、國民黨政治人物與兩大政黨支持者對於侯的看法,數據顯示,在6月19日至6月22日這4天間,國民黨政治人物與侯友宜有關的聲量只有約1.5千則,民進黨則超過1.5萬則,兩方批侯、護侯的聲量相差3倍多;另方面,觀察雙方網路支持者創立的側翼臉書社群,統計綠營攻擊侯友宜的文章數共188則,較藍營聲援侯的29則多出6倍有餘,而前者在網路上創造的互動數超過20萬次,後者僅7千次,整體而言,不過,藍營內部的「挺侯力度」慘輸綠營「批侯力度」,無法匹敵民進黨窮追猛打的攻勢。 值得注意的是,從內容分析來看,藍營側翼粉專跟侯友宜有關的主題,除了批評民進黨藉機帶風向、質疑吹哨者等說法外,部分粉專並未表達聲援立場;綠營側翼粉專講述相關主題的內容,則包括攻擊侯市府作為、批評侯友宜嘴硬說謊等,論述方向較為統一,不像藍營政治人物或側翼多數保持噤聲,幾乎全黨出動,展現較強戰力。 「恩恩案」爭議延燒月餘,侯市府從最一開始不給錄音檔,後又爆出「消防局演戲」等失錯事件,讓綠營「撿到槍」齊心砲轟侯市府作為,本週媒體踢爆錄音檔內容,其危機處理方式讓不少政治人物只能搖頭。侯友宜過去選舉時擁有「藍綠通吃」的優勢,但因長久以來刻意對黨內事務保持距離、時常切割藍營立場,從輿情觀察,可發現危機發生後,國民黨黨內也不太願意出手相助,不僅是隔岸觀火,甚至出現嘲諷侯友宜之前都不幫忙黨內同志,現在引火上身無法享受「歲月靜好」等發言;另外,從藍營政治人物的網路動向也發現,在最為關鍵的6月20日至22日這3天,極少人主動透過社群平台提起恩恩事件,或者只是簡單帶過、不敢大張旗鼓地為侯友宜辯護,聲量與綠營差了一大截,顯然藍營內部仍有很大分歧,未來是否能團結整合、一致對外捍衛說法,仍待時間考驗。
行政院昨(8日)宣布,將開放日本核災區福島5縣市食品輸台,引發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不滿嗆聲,國民黨將結合立法院黨團、地方政府、議會及社會力量,捍衛民眾食安,一步不讓,直指「反核食公投2018年過關,779萬票的公投結果顯示全民拒絕核食的民意,任何政黨都不可以撕毀公投結果」。 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分析前年8月28日總統蔡英文宣布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美國豬肉進口,以及今年2月7日釋出解禁福食輸台訊息後兩日的網路聲量趨勢,結果發現,前年8月28日正式宣布開放萊豬進口後,當天聲量達8.6萬則,隔一天8月29日更有11萬則討論,兩日間就創下超過19萬聲量,而本月7日解禁福食的訊息流出當天聲量為9千則,昨日正式宣布解禁則為3萬則,兩日內的網路聲量僅約4萬左右,萊豬進口的聲量是福食進口的近5倍,顯示相較開放萊豬進口引爆民怨炸鍋,解禁福食引發的輿情風波明顯少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前年蔡政府宣布開放萊豬進口可說是「突襲式」宣布,在8月底正式宣佈前半年,網路幾乎沒有相關討論,直到公布訊息後的當日才爆量,引發民眾強烈反彈;而福食進口議題在這半年間不斷被討論,包括去年9月台灣正式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12月底四大公投落幕、今年1月日媒《時事通信社》報導台灣最快在春季解禁福食進口,以及同月民進黨立委郭國文公開呼籲開放,單日均引發千餘則聲量關注,歷經不少波段的討論,也或許是因為相較萊豬進口議題,後者的社會溝通較為充足,使得反彈聲浪小。 若進一步分析萊豬進口和福食輸台的網路正負面聲量,結果發現,後者不只總體聲量較小,引發網友的負面聲量比例也偏低,使得福食進口的網路好感度為0.3,略高於萊豬進口議題的0.29。此外,前年開放萊豬進口後,不只國民黨、台灣民眾黨、時代力量等在野黨強烈反彈,就連許多民進黨公職也跳腳,加上政論節目名嘴及網路意見領袖全面開砲,引發民怨沸騰,光是宣布進口的兩日之內,就有4.6萬則負聲量,而此次宣布解禁福食輸台後,雖然在野黨也提出「不反對福食,只反對核食」的立場,但網路輿情中,相關的負面討論濃度明顯低了許多,負聲量只有9.2千則。 另一方面,透過話題類聚分析網路負面聲量留言,結果揭露,多數反對說詞偏向謾罵形式,例如「批評執政黨綠共、塔綠班」及「批評反核電卻進核食雙標」各佔超過兩成,也有1成3言論表示「怨嘆台灣人要吃萊豬核食」,但這些過於極端的言論,不利於說服對此議題較無感的民眾認同,況且在負面聲量的留言中,亦有將矛頭指向國民黨的言論,例如約1成認為「符合標準就不叫核食」,或者「批評國民黨太爛不夠爭氣」、「不買就好沒必要反對」等言論也各佔約5%,綜合評估來看,民進黨在該議題上要防守拆彈相對容易。 今年是地方選舉年,面對年底九合一選戰逐漸逼近,對各政黨來說,每個議題攻防都必須講求效率和成效,然而,目前看來,國民黨對於反對福島食品進口的說詞、論點尚不足以帶動輿論討論及支持,且多數民眾對於該議題偏無感、網路關注度不高。國民黨作爲最大在野黨,就算要扮演「反對黨」的角色,也應該設定停損點,若是仍無法炒熱該議題,就應該適時收手退場、尋找新戰場,避免因過激言論反而引火上身,被貼上「為反對而反對」、不理性的標籤,反而引起反效果,種種努力也恐付諸東流、浪費時間。 【圖文皆由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授權提供】
2022九合一大選將在年底登場,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近期向黨內喊話,呼籲必須團結、同舟共濟面對地方選舉,才能共同迎向勝利,並宣示要讓更多年輕世代出頭,一棒接一棒,烙下狠話「不滿意的責任我來扛」,引發政壇高度關注。 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分析過去半年台灣民眾在討論政治議題時,主要使用的Facebook粉絲團、PTT、Twitter、YouTube、Mobile01、巴哈姆特、Dcard、Instagram等社群平台,以及5個主要政黨的網路聲量排行。結果顯示,台灣民眾討論政治議題時,最愛使用的平台依序為臉書、PTT、Twitter、YouTube、mobile01、巴哈姆特、Dcard、Instagram。而過去半年當中,這8大平台中提到民進黨的文章最多,總計40萬則、佔5大政黨的49.8%,國民黨排名第二,共27.9萬則文章、佔34.6%,第三名則是民眾黨,文章數為6.9萬則、佔8.6%的討論量。 進一步比較各政黨在不同平台上的聲量差異。民進黨在8個平台聲量都獨佔鰲頭,尤其在使用者年齡層最年輕的Dcard和Instagram平台上,更佔有53%、61%的聲量,可謂獨佔了這兩大平台的討論量。國民黨則在Facebook、YouTube上的網路聲量表現較佳,分別有35%、39%的討論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臉書使用者年齡層偏高,而YouTube則有許多電視政論節目及新聞影片,才衝高國民黨的曝光度,顯示國民黨還未掌握年輕新世代使用社群平台的趨勢,透過傳統宣傳路線難以打入年輕族群。至於台灣民眾黨則在PTT的表現較其他社群更突出,約獲得1成5聲量,其次則是在巴哈姆特、Dcard佔有超過1成聲量。 觀察政治討論文章數量最多的Facebook、PTT、Twitter等3個平台中,網友對於國民黨的整體評價,數據發現,國民黨在使用者年齡偏高的Facebook獲得最高的好感度(P/N值),有0.43,之後隨著使用者年齡遞減,在PTT好感度為0.25居中,但在主力用戶最年輕的Twitter好感度只剩下0.08,雖然國民黨在Twitter上有37%的討論量,但負面聲量遠超正面聲量,可說只有「挨打的份」。對比Twitter現在已經成為國人討論政治話題第三名的社群平台,更是不少網路爆紅文章的源頭平台,國民黨卻完全失守,實在不可不慎。 國民黨作為國內最大在野黨,近年逐漸老化、走向凋零的隱憂浮現,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在35歲以下和擁有大學以上學歷的支持者中,台灣民眾黨甚至超越了國民黨。是否能夠跟著年輕人的潮流走,以及可否正確地理解年輕世代,進而爭取年輕選票,是國民黨面對2022地方選舉最關鍵的考驗,光是透過老調重彈的「宣示」、「喊話」,或者推出「只是年紀輕但主張倡議完全無法引發共鳴」的候選人,絕不可能幫助國民黨吸引更多年輕選票,面對這群網路世代,國民黨必須正確理解年輕族群的流行趨勢、網路語言,從日常開始經營社群、改變形象,提出能切合年輕族群需求、爭取認同的論述及政治主張,才有機會在年底選戰獲得更多年輕人支持,進而取得勝選門票。 【圖文由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授權提供】
國民黨在去年底公投全面慘敗後,近期台中市第二選區立委補選、台北市第五選區林昶佐罷免案再遭「雙殺」,黨主席朱立倫被黨員罵爆,國民黨立委李德維更公開開酸「孬字貼上身」,同時高雄市前市長韓國瑜、孫文學校校長張亞中聲勢卻不減,一時之間朱下韓上、朱下張上耳語甚囂塵上,要求朱立倫下台負起政治責任的聲浪浮現。實際上,早在去年12月國民黨在公投一役挫敗後,藍營支持者不滿情緒就持續悶燒,而1月初「雙林之戰」雙輸後,對黨中央的負面觀感徹底炸鍋,例如長期支持韓國瑜的臉書粉專「韓黑父母不崩潰」就貼出一系列諷刺朱立倫是「輸綠倫」的圖卡,嘲諷「朱立倫讓國民黨一直輸」。 為了解藍營支持者心中最嚮往、最親近的領導人人選,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分析去年公投結束至今,臉書上政治立場親藍的百餘個粉絲專頁,找出逾1.6萬則曾留下負面情緒、表達不滿的留言,彙整其中超過9千個臉書ID,並進一步以該資料分析這些ID最常留言造訪、參與討論互動的政治人物粉專。 網路數據結果揭露,近期才剛剛辦完萬人新書發表會的韓國瑜,受藍粉支持的程度穩坐冠軍,自12月中旬至今,在國內政壇多位重要政治人物的粉專中,藍營支持者到韓國瑜臉書留言的數量,就佔全部留言數28.55%,顯示其雖無黨公職在身,仍擁有不可小覷的政治能量,無論是線上或線下都能凝聚大批支持者;而去年9月曾與朱立倫競爭黨主席的張亞中比例也不少,佔整體14%,顯示他頻繁接受媒體訪問、聲援公投和罷昶造勢獲得矚目,「張亞中現象」未消退,例如有粉絲在其粉專留言:「忍國民黨很久了,太孬、太不團結,我們願意追隨張亞中,支持張校長的理念論述。」 此外,雖外藍粉聚集在朱立倫粉專的比例也不低,約佔整體13.44%,排名第三,然而多數輿情內容都以罵聲居多,如有支持者痛罵「讓國民黨不死不活」、「朱立倫下台國民黨重生」、「為什麼不辭職」等語;至於第四名,則是擁有媒體資源的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因時常針砭時事、敢言批評執政黨深獲藍營支持者吹捧,比例約佔整體的9.76%。 值得注意的是,非國民黨籍的台灣民眾黨主席、台北市長柯文哲也入榜,排名第五,藍粉在柯粉專的留言互動數,佔整體藍粉留言量的6.63%,還贏過國民黨立委江啟臣、賴士葆、台中市長盧秀燕、國民黨立委蔣萬安、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國民黨立委費鴻泰、新北市長侯友宜及前總統馬英九。彙整藍營支持者到柯文哲臉書留言的內容,可發現,藍粉雖並未直接正面表示支持柯文哲,但對柯文哲在部分議題的表態,會產生共鳴與呼應,舉例而言,柯批評民進黨動用國家資源宣傳公投等論述,和藍營定調相似,因此吸引藍營支持者附和說:「網軍傾巢而出」等語,表示認同。 事實上,從國內主要政黨民進黨、國民黨、台灣民眾黨的網路聲量趨勢可以發現,近半年內民眾黨曾在本土疫情嚴峻的7月達18%的聲量高峰,公投期間因兩黨對決角色被淡化,聲量跌至6%左右,近期則回升至8%。整體而言,近半年綠藍白3黨聲量約為55%、35%、10%,顯示台灣民眾黨在網路空戰上有一定影響力,尤其柯文哲的發言屢屢能成為媒體關注焦點,這幾場選戰下來,證明藍軍空戰處於弱勢挨打狀況,若在適當議題能與民眾黨相互呼應、加深藍白連結,雖兩者相加的聲量仍不及民進黨,但至少有望與其相抗衡。 朱立倫自去年回鍋黨主席以來,就經常因其得票率未過半,被批評為「弱勢主席」,黨內甚至出現「只剩地方派系支持」的質疑,近期包括公投、中二立委補選、林昶佐罷免案等「選戰」也凸顯朱立倫領導能力不足,難以重拾早已四分五裂的藍營支持者認同,導致2022年底地方選舉選情堪慮。而藍營粉絲雖願追隨韓國瑜、張亞中、趙少康等人,但這3人在年底大選角色仍不明確,網路數據也發現,在藍營氣勢低靡之際,少部分藍粉將寄託轉向柯文哲,「借柯打綠」的情況屢見不鮮,若藍白兩方願意合作,特別是在空戰有影響力的戰場加深連結,或許能在年底選戰提升整體氣勢,藉此扭轉不利態勢。 【圖文皆由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授權提供】
台中市第二選區立委補選結果周日出爐,民進黨候選人林靜儀以8.8萬票當選,擊敗國民黨顏寬恒8萬餘票,整體投票率達58.26%,終止顏家重回國會的目標。回顧兩個多月選戰過程,泛綠陣營從去年11月就全面砲打顏家土地、財產、標案問題,選前更揭露台中捷運「正英站」站址爭議,讓擁有在地組織實力的顏家無力反擊,最終海線全面失守,就連顏家大本營沙鹿也開出綠大於藍的投票結果。由於年底就是2022台中市長選戰,政壇高度關注,藍營兩年內在同選區連敗3次,不僅兩次立委選舉都慘敗,公投結果也輸,是否將衝擊尋求連任的台中市長盧秀燕選情。 民進黨此役成功複製2020大選模式,靠「空戰」再度勝選,綠營政治人物的聲量在此期間也有所斬獲。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分析自中二補選起跑起來,在地政治人物的網路聲量表現,結果顯示,期間包括立委及議員等在地公職聲量翻漲,擔任林靜儀競選總部主委的交通部前部長林佳龍是其中最大亮點,包括12月初為顏寬恒「炒米粉」風波槓上國民黨中央,呼籲檢調注意查察綁樁、賭盤歪風;1月初自爆中捷「正英站」附近有超過50筆顏家的土地,且路線變更,均讓他賺進不少聲量,相較選舉開跑前,網路聲量暴漲3倍,聲量高達8.8萬則排行第一,與聲量第二名的林靜儀競選後援會長、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聲量相差63%。 至於民進黨立委何欣純、莊競程、張廖萬堅等人,聲量則落於9.5千至1.8萬之間,而在地議員則在選戰期間配合議題分工,頻上政論節目,台中市議員陳世凱、張家銨等20多名黨籍公職,平均每人也獲得1.8千左右的網路聲量,綠營可說是「全黨動起來」,網路聲量均高於過去的水準。 自中二立委補選結果落幕後,外界也關注,民進黨將推出哪位候選人對戰盧秀燕,包括林佳龍、蔡其昌、何欣純3人均被點名是有力戰將。有鑒於空戰在選區內的影響力提升,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進一步分析這3人的臉書自媒體的經營表現,藉此評估3人的空戰實力。結果發現,3人在選戰期間的貼文粉絲互動數都翻倍成長,林佳龍的貼文互動總量在選舉前後從39.3萬暴增至97.1萬,蔡其昌自27.8萬增加至48萬,何欣純也從7.8萬成長至25.4萬。經過補選一役,林佳龍平均每一則臉書貼文,可以創造1.5萬次粉絲按讚、留言、分享,蔡其昌、何欣純則分別有7.4千、3.6千次粉絲互動。由此可知,3人除了個人聲量增加外,也讓不少臉書用戶湧進各自的粉專成為擁護者,粉絲強大的動能成為其空戰實力的基礎。 民進黨在中二立委補選以空軍優勢砲打顏家,而藍營再次不敵綠營,特別是在政論節目、臉書社群上毫無招架之力,評估尋求連任的盧秀燕在臉書社群的正負面聲量表現,可發現儘管盧刻意保持距離、避免涉入過多,但自選戰開打以來,除在慶祝元旦當周外,其餘日子都是負面聲量一路大於正面,且選前黃金週「正英站」議題發酵,綠營支持者狂轟盧上任後新設該站還由顏寬恒的妹妹、市議會副議長顏莉敏在臉書公布,而盧避談「選舉議題」仍難止血,選前一週負聲量攀升1倍有餘,達2.3千則。林靜儀選後已對外表示,進入中央後會續追相關爭議,若盧秀燕不積極佈局網路社群戰場,預判該議題仍將持續延燒,成為年底市長連任保衛戰的攻防題材之一。 2018地方選舉,盧秀燕憑藉「韓流」帶動和國民黨派系整合成功,以82.79萬高票大敗時任民進黨候選人林佳龍,雙方票數差距高達20餘萬票,更因其任內鮮少負評,被綠營評價為極度難纏的對手。然而,民進黨自去年底公投、今天立委補選和無黨籍立委林昶佐罷免案,已經連續3戰獲勝,泛綠陣營氣勢大振、聲量飆漲,與2018年低靡情緒不可同日而語。且中二立委補選證明了,隨著外來人口移入,過去藍大於綠的政治版圖已逐漸翻轉,顏家制霸海線榮景不復以往,地方派系紅黑兩派整合也不容易,加上網路輿情數據已顯示,顏家負面觀感燒到盧自己身上,讓「顏市長、盧秘書」耳語甚囂塵上,種種負面因素,都為盧秀燕年底爭取連任之路埋下隱憂。 【圖文由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授權提供】
台中市第二選區立委補選將在1月9日投票,藍綠候選人顏寬恒、林靜儀廝殺激烈,民進黨全黨上下全力動員,正副總統都親赴台中站台力挺,綠營從11月初開始猛轟鎮瀾宮董事長選舉糾紛、顏家家族土地及豪宅爭議,極力炒高選情、催化「討厭顏家」情緒,目的就是瞄準中間、年輕、離鄉青年等選民,希望藉此衝高投票率,與顏家綿密且雄厚的地方組織相抗衡。 一般認為,中間、年輕選民在這次補選中扮演關鍵角色,又這群選民習慣從手機網路獲取政治資訊,因此選情的聲量高低、熱烈與否至關重要。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比較2020立委選舉、2021台灣基進前立委陳柏惟罷免案選前30天、2022中二立委補選近30天的網路聲量,結果顯示,相較兩年前總統及立委選舉時,此次立委補選是以單一選區獲得全國矚目,但總體網路聲量卻只比2020高1.3倍,約43.8萬左右;再對比去年10月底陳柏惟罷免案投票,當時總聲量衝高至逾131萬,創下有史以來罷免案最高投票率51.72%,而補選的網路聲量少了罷免案約67%,相較之下,補選討論度低靡,選情稱不上熱烈,估計投票率可能不如預期。 此外,交叉比去年罷免案與這次補選的競選基調,可發現兩次選舉都是採取「全力拉高對手仇恨值」的策略作為選舉主軸,例如去年藍營猛打陳柏惟肇逃、疑似涉賭、公開支持藥用大麻合法化等「黑歷史」,而這次補選綠營則從去年底開始全面追打顏家爭議,連顏寬恒多年前在立法院的質詢內容都被一一翻出、重新檢視。整體來言,若統計綠營黨公職的臉書,在近30天內共發出117篇貼文批評顏寬恒陣營,而在去年罷免案前夕,藍軍也在1個月內發出212篇批評陳柏惟的貼文。 進一步比較兩次選舉中,雙方主打「負面選戰」的成效,在陳柏惟罷免案方面,在藍營火力全開下,陳原本年輕、正義、率直的良好形象一夕夢碎,負面聲量衝高至22萬;而對比現在補選,顏寬恒因捲入豪宅佔用國有地、曾為家族搶下「台中港BOT煤炭倉儲案」質詢等問題而爭議纏身,然而聲量數據指出,顏寬恒在補選中所累積的負面聲量僅有4.86萬,綠營傾全力操作顏家負面爭議,顏的負面聲量卻還不及陳柏惟當時負聲量的四分之一,兩陣營「負面選戰」的操作成效差異懸殊。究其原因,可能係因顏家兩代數十年來早已經歷無數選戰、耳語攻擊,在地選民也對顏家背景也相當熟習,同時顏家在地紮根多年,縱使此次受到前所未有的質疑,仍難撼動核心支持群眾。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二立委補選受關注程度,在新聞媒體、網路社群、匿名論壇等各種平台的聲量都小於陳柏惟罷免案,唯獨在YouTube平台例外。舉例來說,受惠於各種電視政論節目、網路節目帶來的流量,罷免案在逾50個政治及新聞性質頻道終創下超過2008萬觀看次數,但中二立委補選至今觀看次數已超過3374萬,其中包括「民視讚夯」,以及三立電視製播的政論節目「鄭知道了」、「新台灣加油」都獲得超過200萬觀看次數,顯示政論節目已然成為此次「空戰」重要戰場之一。 綜上所述,面對即將登場的中二立委補選,藍綠都有輸不得的壓力,而爭取中間選民、年輕選票回流將成為民進黨想要勝選的關鍵契機,不過,根據網路數據顯示,此次補選熱度明顯低於罷免案,顯示對把手機及網路作為主要吸收資訊管道的年輕族群來說,接收到的資訊量和回饋都不若去年,即便有部分政論節目在YouTube平台創下高收看人次,但其受眾是否與年輕族群吻合仍是未知數。此外,綠營雖傾全力操作顏家負面爭議,但相較陳柏惟在罷免案所累積的負聲量,顏寬恒的負聲量卻沒有爆炸性的攀升,由此可知,在整體熱度不夠、顏寬恒的「仇恨值」也拉抬不起來的情況下,選民投票動力不足,此次立委補選的投票率恐不樂觀。 【圖文由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授權提供】
為促成大新竹合併升格,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日前提出《地方制度法》修正草案,身兼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蔡英文也親自下令,指示儘速修法讓新竹縣市合併升格,以解決各縣市地位與資源不對等的現況,引發軒然大波,遭在野黨批評「英人設市」、「狼狽為堅」,並在立法院院會處理《地制法》修正草案時爆發搶佔主席台杯葛、推擠衝突。另一方面,綠營內部派系英系、正國會均對修法表達疑慮,各方質疑聲浪不斷,導致新竹市長林智堅12月27日晚間突拋震撼彈,宣布棄選2022年大新竹市長。 新竹縣市合併升格議題引發社會關注,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分析自12月27日林智堅宣布棄選24小時內的網路輿情走向,結果顯示,在逾3萬筆網路留言討論內容中,正面情緒留言佔4%、負面情緒留言達16%。其中,正面留言前兩名是繼續為林智堅「找工作」,支持他在2022地方選舉可以轉戰桃園市長、台北市長,佔比超過正面留言3成,其他則是感謝他對新竹的付出、表達支持等;負面留言方面,有3成多都在討論「林智堅沒說不接受徵召」,另有2成9留言強調「重點是國土規劃非選舉」,還有人質疑升格有什麼好處、批評民進黨演戲騙人等。 若進一步分析正負面留言出處,網路數據發現,以政治性粉專來說,正面留言數最多的集中在林智堅個人臉書粉專,其次則是標榜「唯一支持辣台妹總統!抵抗中國入侵,守護台灣民主自由」、有11萬粉絲的臉書粉專「辣台派 Wajinpie」。然而另一方面,在民進黨籍立法委員的臉書粉專方面,即便在林智堅為弭平黨內外雜音宣布棄選後,但整整1天內,只有柯建銘、立委劉世芳、王定宇、鄭運鵬4人透過自身粉專發聲力挺,總體而言,力挺林智堅的正面聲量主要來自由民進黨支持者所創建的「台派」粉絲團,勸進林智堅參選台北、桃園市長選舉,而綠營內部立委對此議題仍偏向低調、噤聲,氣氛相當詭譎。 林智堅宣布棄選2022大新竹市長後,外界開始猜測他的下一步,而觀察輿情討論風向,在民進黨支持者中以轉戰台北市長、桃園市長呼聲最高,若比較今年10月至今,這兩選區的潛在候選人網路聲量,結果顯示,台北市方面,衛福部長陳時中擁有超過42萬網路討論熱度居冠,林智堅則以10萬緊追在後,位居第二,超越國民黨立委蔣萬安的7.4萬則聲量,而同樣當過直轄市首長、入閣經驗的交通部前部長林佳龍卻只有6.8萬,基隆市長林右昌5.5萬,被視為台北市長柯文哲接班人的副市長黃珊珊則以3.6萬敬陪末座。整體而言,林智堅因近日網路聲量大漲,能見度已擠進台北市長潛在候選人的前段班。 而桃園市方面林智堅以10萬多聲量居冠,橫掃其他藍綠陣營潛在候選人,就連第二名的國民黨籍市議會議長邱奕勝也只有2.8萬討論度,兩者聲量差了7成。不少政壇人士點評林智堅是2022六都選戰的活棋,而從網路聲量觀察,目前台北市的戰場中,無論是國民黨參選呼聲最高蔣萬安,或是柯文哲屬意的黃珊珊,兩者話題性尚且不足,若綠營沒有派出高聲量的候選人,可能導致首都選情冷清。「空戰」向來在都會區選舉向來扮演重要角色,若林智堅願意轉戰北部直轄市首長,甚或到首都台北參選,則有望狹高聲量帶動民進黨在北台灣的整體選情。 隨著2022地方選舉腳步近逼,民進黨高層積極進行選舉佈局,但在北台灣仍面臨龐大壓力,除了面對擁有傳統基層組織實力的國民黨,台灣民眾黨也是來勢洶洶。在這次《地制法》修法爭議中,蔡英文獨排眾議力促修法,過程中南下與林智堅同台力挺,而林智堅提出棄選換大新竹合併升格,也是兩人充分交換意見後所做的最終決定;特別的是,網路輿情已追蹤到,不少力挺蔡英文的台派支持者們在林宣布棄選後已有所動作,發聲力挺林智堅轉戰北台灣,若此聲浪在支持者間越滾越大,讓蔡最終出手協調選舉提名,在兼顧派系平衡前提下,林或許真的有一戰北台灣市長的空間。 【圖文皆由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