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今,西方媒體一直批評中國「暗中幫助俄羅斯」,但隨著戰事升高,中方對於俄烏戰事的應對越來越謹慎。 由於包括德國在內的北約國家開始向烏克蘭提供重武器給烏克蘭,俄國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26日向俄羅斯各大新聞機構發表談話時警告,有爆發第3次世界大戰的「真實危險」,並稱北約提供武器給烏克蘭,等於是與俄國打代理人戰爭。 當天下午,在中國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上,外國記者提問「中方是否認同拉夫羅夫的看法」、「中方會針對可能擴大的戰爭範圍作哪些準備」,發言人汪文斌回答,沒有人希望看到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希望有關各方保持冷靜克制,防止局勢升級,盡快實現和平,避免讓歐洲和世界付出更大的代價。這也是俄國入侵烏克蘭後,中方又一次呼籲各方克制的公開表態。 俄烏開戰後,外電報導稱,俄羅斯總統普丁在開戰前就已經告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兵烏克蘭,但實際情況可能並非如此,因為開戰前,中方根本沒有撤離在烏國的僑民,以致有數千名中國僑民身陷戰場,遭到烏國的報復;中國使館組織的撤僑行動也顯得慌亂,不像「事前知情」。 當俄羅斯部分銀行被踢出國際匯兌交換系統SWIFT後,外電又說,中國的銀行會承接俄國的匯兌業務幫普丁減緩西方金融制裁的痛苦,但後來包括美方高官都澄清,未發現中國的銀行協助俄國。顯見,中方根本不想被捲入西方與俄羅斯的戰局中。 仔細分析中俄的互動可以發現,雙方的合作也不像他們說的那樣密不可分,俄國在亞太自有其戰略利益,有時還會做出損及中國利益的事。 去年10月13日,普丁就在俄羅斯能源週會議上表示,他認為台海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不高,因為「中國無需動武就能達成統一台灣的目標」。 普丁的對台談話乍聽像是在貶低台灣,但深入分析,卻是間接告誡習近平不要對台動武,以免危及俄國在亞太的利益。 以目前的中俄關係而言,俄羅斯官方前述對於台海議題的「表態」一點也不意外。去年10月,共軍、美英日密集在台灣周遭海域演訓,共軍頻繁逼近西南空域,曾在一天內達到56架,各方都認為台海情勢嚴峻、甚至開戰在即,普丁卻在此時公開 「潑冷水」,要各方冷靜,等於破解了習近平對台的「臨戰施壓」。 台灣有評論即稱,普丁的「買台論」其實是把習近平的武統拆掉引信。 更令人費解的,就在急需習近平支持烏東戰事之際,普丁也沒放鬆「出賣中國」之舉。 4月21日,俄羅斯聯邦東部軍區新聞處透過國營《衛星通訊社》放消息稱,俄羅斯和越南將舉行聯合演習,兩國國防部已過視訊線上討論聯合演習的日期和地點,演習被命名為「陸地聯盟-2022」。 俄國向來同時對中越出售蘇-27和蘇-30戰機,而且越南獲得的同型戰機性能還勝過中國。 印度和越南一樣,與中國有領土爭議,但俄國一樣出售印度最先進的武器。由於印度不願追隨西方一起制裁俄國,遭到西方批評,印度財政部長希塔拉曼22日受訪時解釋,印度需要俄羅斯的幫助來保衛邊境。印度一直是俄羅斯武器的最大買主,而中國是印度最大的邊犯,2020年中印還爆發邊境衝突,雙方都有人員死傷。 由此可知,對於普丁單方面將對烏戰爭升高到世界大戰,習近平是高度警惕的。
越南新冠疫情自5月份猛爆後,一直無法有效控制,嚴重影響工業生產,作為台灣第二大的海外生產基地,對台商的衝擊相當嚴重。 截至10月11日,越南每天新增確診新冠(7天平均)的人數仍高達4100多人、每天新增死亡(7天)仍高達110多人,雖然比8月底、9月底的高峰期緩和,但整個疫情還是相當嚴重。 雖然,越南國營媒體這幾天一直釋放「疫情緩和」的消息,像是「胡志明市各商場、超市逐漸恢復營業,在新常態下恢復營業的各家商場已吸引諸多顧客前來購物」、「越南航空局建議從10月10日重啟10條國內航線」,但外媒報導卻呈現完全不同的疫情現場:當局一解除胡志明市與周遭地區的防疫封城措施後,農民工便蜂湧逃離新冠疫情重災區的南部工業區,返回鄉下,越南政府預計這場大出逃的規模可能超過200萬人。 因此,解除封城不但沒有緩解越南外商缺工問題,反而讓缺工問題更加惡化。 產量一半在越南的NIK在9月份已經公開表示,幾乎所有越南鞋類工廠都因政府命令持續關閉中,而NIKE到目前為止在越南已損失10週的生產時程,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全面恢復;因此,預計今年銷售成長只有4%到6%,較之前的雙位數成長更低。缺工同樣也影響到Adidas、Under Armour等品牌的供貨。 由於復工無望,美國鞋類集團WOLVERINE(旗下品牌有CAT、HUSH PUPPIES)已經開始將產能轉回中國,在今年9月的一次採訪中,WOLVERINE高階主管曾直言,轉單中國是因為越南工廠的供應鏈「極端不穩定」。 作為美商主要供應者的台商,受到越南疫情的衝擊更大。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2010年後台商在東南亞的投資金額以越南為首,截至今年9月,累計達87.3億美元;越南也是台灣紡織的最大出口國,去年比重是25.3%。 疫情對於台灣對越出口的衝擊自6月份開始顯現,並且逐月擴大(見表格),9月份對越出口金額較8月份減少近一成。第4季情況恐怕也不樂觀。 不只紡織、鞋類受到越南疫情影響,以越南為最大生產基地的三星電子智慧手機、沃爾瑪(Walmart)的家具,都受到影響,當然,台商的消費性電子產業、家具產業,也同樣遭到打擊。 外國投資機構評估,越南缺工所造成的生產不足問題,不但會影響到12月的旺季供貨,而且會持續到明年第1季,可能要到2022年中才會恢復正常。
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越南是最大受益者,大批電子及傳統產線從大陸遷往越南,帶動該國經濟爆發式成長。光是2018年越南經濟就成長7.08%,創下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新高。 不過,越南經濟極度依賴農業及傳統產業出口,受到國際局勢的影響也最大,當全球貿易因為新冠疫情而受阻時,以出口為生的越南經濟立刻就被重創。即使2020年成為全球防疫模範生,但因歐美市場低迷,越南出口大減,以致經濟成長率跌至近30年的新低——2.91%。 今年的國內及國際局勢對越南來說,更糟;疫情在7月猛爆,至今已有63.5萬人確診、死亡超過1.5萬人,而且,最近一周,每日新增確診及死亡還以1.2萬人、300多人的速度增加;許多外商工廠因此停工。 因為疫情,越南及鄰近的中國港口也相繼封港,貨物出口受阻,讓越南經濟內外夾擊。 因寫作《貨幣戰爭》而出名的大陸經濟學者宋鴻兵因此推論,由於越南在疫苗獲取及貨物出口上,都得不到美國的支持,因此被迫調整過去一貫的親美路線,開始倒向中國。 宋鴻兵首先點出越南經濟對出口的高度依賴,2018年越南GDP為2449億美元,而其進出口商品總額卻超過4800億美元,整個越南經濟已經形成極度依賴進出口貿易,兩頭在外的經濟模式。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最大外銷市場的美國,當然主導越南的外交政策,但在疫情的影響下,越南對美出口開始放緩;2020年越南對美國的出口增速已從2019年的近40%,下滑到24%;再加上越南整體出口增速也放緩,2020年成長率由2019年的7.8%,降至6.6%;迫使越南必須從另一個大型經濟體,也就是中國,尋求支撐。 在經濟決定政治的原則下,越南的外交政策開始由一面倒向美國,改為倒向中國;9月中國外長王毅到訪時,越方強調,誰也無法動搖和改變越中之間的團結合作;7、8月,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和副總統賀錦麗相繼訪越,卻均無功而返。 長期研究中國經濟的東華大學新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松興不認同宋鴻兵的推論;他指出,只看疫情影響下的兩年經濟數據,不能說明什麼,事實上,東協各國在經濟上依賴中國、安全上依賴美國的格局還是存在,越南只是對中美採取等距外交,說不上是「倒向中國」。 陳松興推測,新冠疫情不會在短期內緩和,可能要拖到明年8月夏天,屆時,歐美就會重新擁抱以東協為重心的產業鏈,而越南仍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反觀中國,陳松興從最近不斷發生的重大事件中發現,中國經濟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不管是不是「第二次文革」,最近這種不尋常的改變,已造成外資持續從中國和香港撤出。 根據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綠色一帶一路中心1月發布的《2020年中國一帶一路投資報告--新冠疫情下的一年》,2020年,中國在一帶一路國家的海外投資額約為470億美元,年減54%;但對越南的海外投資額卻增加。 陳松興指出,中國已深陷帶路國家的債務泥淖中,後續投資動力有限,但越南卻是中國重點爭取的一帶一路國家。
你聽過「裝卸貨時間比運貨時間長」?你沒聽錯,大陸到美西港口的海運時間通常是13至16天,但由於防疫要求,中越美港口動輒封港或局部封港,現在光是裝卸貨時間就要13至16天。 最近長三角海空港都傳出塞貨情況,在廣東和越南兩地布局的台商家具廠高管透露,越南出口塞貨情況比大陸嚴重多了,該公司最近從越南出口美西的貨櫃已被貨代加價5倍。 上述高管指出,實務上,目前越南對美國的海運價格,1/3按原合約、1/3加1倍、1/3加5倍;你可以堅持按合約走,但何時能出貨,就不知道。 越南出口還有一點比大陸更慘的地方,就是工廠工人染疫嚴重,連生產都有問題。近一周平均每日新增確診超過1萬人,而且半數集中在台商聚集的胡志明市周邊工業省份,如平陽。 胡志明市23日起禁止當地居民出門,先前包括板卡廠華擎、鉛酸電池大廠廣隆以及製鞋廠寶成、豐泰、紡織廠儒鴻等台廠都已部份停工。 大陸工廠生產沒問題,但貨物出不去,才是台商最大困擾。一位在江北設廠生產電子零件的台商,雖然出口市場主要是日韓,但現在也因為長三角港口塞貨,讓交期拖長約7天。 至於歐美線,那就只有一個慘字,可以形容。美媒日前引用洛杉磯港數據顯示,8月份船隻等待入港停泊位的平均時間為 6.2 天,而6月底為5.7天;而過去幾天,全球貨櫃吞吐量第三大的寧波舟山港因疫情局部關閉,也影響了跨太平洋運輸能力。 據《金融時報》報導,8月份中國到美西的貨櫃運費,每40英呎貨櫃運費漲至近16000 美元,為疫情前10倍,比7月大漲一半。 一位經營安徽合肥出口美國的台灣貨代從6月起就被迫在浙江寧波港及上海洋山港附近租貨倉,因應港口塞貨情況。
越南疫情自6月份起快速惡化,最近7天平均日增確診高達8498人,重災區胡志明市每日新增確診人數更是多達4千人。 為控制疫情,越南已在全國實施宵禁,特別是首都河內及胡市周邊省份,目前每天晚間6點至第二天清晨6點,除貨運、醫護等少數工作人員外,所有人禁止上街。 駐胡市的台灣金融機構負責人表示,胡志明市、平陽省、同奈省自7月9日起陸續執行政府總理第16號指令,管制省市間交通往來;最近胡市及平陽的疫情惡化,胡市每日新增確診4千多人、平陽1千多人,胡市各郡間的交通往來也被管制;除金融及貨運從業人員可以憑通行證上班外,所有人不得到公司上班。 住在河內的網媒「點點越南」主編張瑜倫則表示,河內的疫情已緩和,目前每日確診已降至30人左右,但由於南方疫情嚴重加上首都的重要性,防疫管理也很嚴格;她現在上街買菜都要隨身攜帶「買菜證」,而且不能離家太遠;至於上班,則必須持有蓋公章的通行證。 張瑜倫目前是越南國際學校的中文老師,同時也經營「河內非凡教育中心」,但老早就改成線上教學,只是越南學生與家長不太信賴線上教學的品質。 張瑜倫表示,台灣代表處和台商會真的很給力,在疫苗緊缺的情況下,還能經常在社群中看到台商可以預約打疫苗的通知;她因為是國際學校的老師,不但自己可以優先登記施打,連老公也可以。 越南疫苗覆蓋率過低是這一波疫情一直難以壓制的原因之一,截至7月27日,只有4.6%的越南人接種了第一劑疫苗。為了控制胡市的疫情,越南政府已經把大多數疫苗移至胡市施打。胡市已成為越南疫苗覆蓋率最高的省市,18歲以上人口疫苗接種率達到64%。
越南新冠疫情持續惡化,截至8月1日,7天平均日增確診人數突破8千、7天平均日增死亡人數134人,由於越南是多個美國運動品牌的主要代工國,為此,美國服裝鞋類協會總裁兼執行長Steve Lamar近期還特別致信給美國總統拜登,呼籲美國應立即大幅增加對越南等國家的疫苗供應。 越南已經取代中國大陸,成為紡織業台商在海外最大的投資國及出口市場,因此,越南紡織業的變動也嚴重影響到台商。由於越南要求工廠實施「三就地」(就地吃飯、就地生產、就地生活)政策,許多台商因此停工或減產。 紡拓會祕書長黃偉基.(取自紡拓會官網) 紡拓會祕書長黃偉基指出,紡織業台商在越南投資中,戶外及運動服飾的比重相當高,越南疫情對台商的衝擊也相當大,據了解,當地紡織業台商目前的平均開工率只有6成左右,有些廠開工率甚至只有3至4成。 不過,黃偉基認為,疫情降低開工率只是短期現象,因為美方已經承諾將盡快捐贈疫苗給越南,只要接種率能提高,就能控制疫情。而據越南駐美國大使何金玉7月25日表示,美國贈送300萬劑莫德納疫苗給越南後,正考慮盡快繼續向越南捐贈更多疫苗。 越南早前已獲美國贈送疫苗,加上最新一批150萬劑莫德納疫苗於7月25日抵達河內,使美國透過COVAX全球疫苗取得平台機制,向越南捐出的疫苗總數已達500萬劑。而且,目前越南透過商業採購、受贈與COVAX等管道收到的疫苗總量超過1300萬劑。 黃偉基指出,越南人開的代工廠由於管理體質較差,受到疫情的衝擊比台廠更嚴重,從統計數字看,今年上半年台灣紡織業的出口表現已經恢復到2019年疫情爆發前的水準,接下來的7、8、9月更是傳統旺季。 根據紡拓會統計,今年上半年,台灣紡織品出口達到44.1億美元(2019年上半年為46.9億美元),年增22.67%,扭轉近年衰退的趨勢,平均單價也年增6.48%;其中,對越南出口為12.1億美元,年增33.75%。
中美疫苗外交戰在東南亞開打,連台商都掃到颱風尾。印尼疫情猛爆,美國某公共電台日前採訪當地台商領袖,聽聞他已在3月份接種大陸的科興疫苗後,記者立刻不斷在發問中帶風向,要從他的嘴裡挖出「大陸疫苗不行」的話語,讓台商大為困擾。 不只上述美國媒體,其他歐美媒體近期在報導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地疫情惡化新聞時,不約而同都導引到「大陸疫苗防護效果不佳」的方向,因為印馬泰正是東協進口大陸疫苗最多的國家。 不過,就像美國、英國、以色列等大量施打美國疫苗的國家,近期確診人數依然暴增,大陸疫苗即使沒有阻止確診人數增加,但已經成功壓低這些國家的死亡率。 BBC近期也報導,在全球的臨牀試驗中,大陸科興和國藥在預防有症狀感染上,有效率在為50%至79%之間;特別在預防重症及死亡上,科興疫苗在巴西的有效性為100%,在印度醫護中有效性為96%至98%。 特別是,與昂貴、取得不易的美國疫苗相比,大陸疫苗「便宜又大碗」,這對於經濟條件普遍不佳的東協國家來說,特別難能可貴。 而且在中美疫苗外交戰考量下,有了大陸疫苗,即使不用,也能加速取得美國疫苗,越南就是利用中美外交角力,快速取得疫苗最成功的東協國家。 即使疫情快速惡化,越南至今仍不打大陸疫苗,越南人民私下還嘲笑科興疫苗:「副作用最輕,正作用最差。」不過,在不久前推出的鼓勵民間採購國際疫苗政策中,越南政府也首度開放大陸疫苗的採購。不久之後,白宮就宣布表示,7月6日起開始向越南運送200萬劑莫德納疫苗,一周後,美方又宣布加送300萬劑莫德納。 4月底疫情爆發後,6月初越南衛生部就宣布,今年將可取得1億2500萬劑疫苗,包括500萬劑莫德納疫苗、3100萬劑輝瑞疫苗、2000萬劑俄國Sputnik V疫苗、3000萬劑AZ疫苗,以及透過COVAX取得3890萬劑疫苗;另外美國透過COVAX捐給亞洲700萬劑疫苗,越南也分得到,日本也計畫贈送越南AZ疫苗。 越南的情況讓同樣缺疫苗的台灣羨慕不已。 在中美外交疫苗戰中,台灣取得美國疫苗的過程更加戲劇性、更加政治化。就在5月26日上午,美國AIT處長酈英傑公開說,台灣確診人數「是全世界最低的幾個地方」,疫苗援台還要再討論,同一時間,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也公開表示,樂見上海復星提供疫苗(BNT)給台灣。 接著下來的情況就非常戲劇化:先是6月6日美國國會議員搭軍機首度公開降落台北松山機場,宣布美國要捐莫德納給台灣,蔡總統接見重申中美友好等,接著美方又加快捐贈速度、增加捐贈數量。 即使蔡政府不要大陸疫苗,但如何在中美疫苗外交戰裡挾中制美,考驗執政者的智慧。
從胡志明市引爆的疫情繼續擴大,原來胡市、同奈省、平陽省3個省市的封城政策,19日起再增加16個,這使得胡市周邊封城的省市增加到19個。 越南新冠確診個案17日新增3705例、18日新增5887例,連兩日創新高;19日上午新增2015例(1例境外輸入),胡市是重災區,囊括1535例,其次是鄰近的平陽省215例、同奈省74例。 就連千里之外的河內也自19日起實施與胡市一樣嚴格的封城措施:市民在出差、購買糧食和食品、買藥、急救、門診和其他緊急事務時才准出門;在辦公室、學校、醫院等場所外人員聚會不超過5人;各機關、單位、企業和集團(包括外資企業在內)主動制定線上工作或分班工作方案;購物中心、超市、傳統市場和批發市場只出售生活必需品,確保當地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公車上的座位減少一半。 在胡市工作的台資金融機構主管表示,胡市除了醫院、超市、金融機構外的公私機構全部在家上班,居民上街如果不是去市場或上班,會被罰款;胡市及周邊19個封城的省市,工廠如果不能讓工人在廠區吃住,一律停工,寶元、豐泰等大型台資鞋廠目前大都停工。 雖然胡市官宣的封城時間是7月9日至23日,但上述主管認為,封城時間還會再延長,主要原因是大批感染源無法掌握,像19日上午新增的2014個本土確診案例,只有1688例是在隔離區或封鎖區中透過廣篩發現,換言之,還有300多個案例找不到感染源,這些都是疫情的重大變數。 還有,政府雖然宣示要增加胡市的疫苗接種人數,但胡市登記人口將近900萬,加上周邊生活圈的大胡志明市人口有1300萬,上述主管悲觀表示,短期內,接種率很難提高,一些台商友人封城期間只能盡量不外出、戴口罩防疫。 根據越南官方統計數字,截至7月18日,越南只有4.1%的民眾完成第一劑接種,完成第二劑接種的比例更低到0.3%。 不過,越南人民配合度高,上述台商主管表示,在封城前,胡市老百姓9成就照政府要求戴起口罩,餐廳等營業場所更是一聲令下全關,只要政府決策正確,未來疫情應該可以逐漸控制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