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1996年,共軍在台海軍演,當時有本預言中共武力犯台的暢銷書《1995閏八月》,事過境遷,最近又出一本預言2027年中共武力犯台的「報告」,但作者不是台灣人,而是美國國防部。 美國國防部依法每年向國會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軍力報告》(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該報告引用陸媒的軍方消息指出,中國持續推動軍事現代化,目標是在2027年時,能具備在印太地區與美軍對抗的能力,並迫使台灣領導層依北京條件進行談判。 妙的是,美國國防部高官向媒體簡報時拒絕評論上述情況是否可能發生,也不願說明美方是否認為兩岸近期或中期有發生軍事衝突的風險。 預言中共武力犯台的暢銷書《一九九五閏八月》(取自網路) 曾任麥道航太駐台代表、戰爭學院榮譽講座的廖宏祥接受「品觀點」專訪時批評,美國報告引述中國媒體稱,中國推動軍事現代化目標是在2027年具備在印太地區與美軍對抗的能力,有輕率引用之嫌。 他指出,戰力是一個難以具體量化的能力,有形的武器固然重要,無形的還包含士氣、人員素質、實戰經驗等;戰力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既不是一蹴可及,也不是在某個時間點就可以達到某個具體的量化指標;因此,解放軍要能夠與美軍對抗,恐怕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前戰爭學院榮譽講座廖宏祥.(本人提供) 廖宏祥指出,解放軍戰力要迫使台灣依北京條件進行談判,牽涉三個因素:台灣領導人的意志、反對黨是否能夠面對外敵時與執政黨團結一致,還有更重要的就是,台灣政府是否能得到百姓的支持,從而破解中共長久以來「以商圍政,以民逼官」的對台戰略。 美方報告提及台灣積極發展國防工業,中科院向立法院爭取2400億預算,研發經費有了,但中科院的量產能力不行。 廖宏祥指出,台灣民間產業最強的就是大量生產,但是中科院幾乎不曾向民間取經;他建議,蔡政府國安團隊可考慮由漢翔派遣量產專家到中科院,研究改進其量產能力。 台灣近年來也買了不少美製武器,但在買之前,卻未先修訂準則、教範、戰術、戰法,都是買了再說。廖宏祥形容,正常國家都是「馬拉著車跑」(先研究要打什麼樣的戰爭,再決定發展或購買什麼樣的武器),但台灣卻是把車放在馬前面跑。 武器編配部隊之後,要加強訓練,加大實彈演習頻率,而不是將武器訴諸高閣,擺著好看。 廖宏祥指出,由於預算被龐大的人事經費吃掉,國軍的演訓密度與强度不足,已經數十年沒有實兵對抗,漢光演習充其量只是火力展示,而且還再三地預演,演習就就變成演戲。 政府經常擔心大陸對台灣散布假消息,進行認知戰,但從未想過,我們也可以對大陸發動認知戰。 廖宏祥指出,如果我們想扭轉中國威脅的不祥趨勢,認知戰可能是促使中國轉變成爲良性國家的重要手段。 廖宏祥建議,台灣可以將外部的真實訊息通過手機和網路直接推送到中國人手中,讓他們了解現實世界並不是中共所描繪的;這種認知戰一旦啟動,勢將不可逆轉,甚至可能危及中共政權的生存。 廖宏祥指出,中國有不少社交媒體平台,例如知乎、豆瓣、優酷、微博、QQ、微信等,都是台灣直接將認知戰帶到敵後並取得勝利的完美戰場。
國防部昨天(8/31)向立法院送交下年度國預算書的同時,又附帶發布了《110年中共軍力報告書》,可以想見是向立委諸公傳達:「由於共軍軍費不斷增加,國軍軍費也應該增加」的意思。 不過,媒體上斗大標題寫著:「國防部拋震撼彈 親曝共軍武統7大時間」,即使是「煙霧彈」,也夠讓老百姓擔心,特別是「今日阿富汗 明日台灣」的集體憂慮症還好完全消散。 細看今年的《中共軍力報告書》其實並無新意,所謂七個「時間」,根本不是具體時間,而是七個「時機」:台灣宣布獨立、明確朝向獨立、內部動盪不安、獲得核子武器、兩岸和平統一對話延遲、外國勢力介入島內事務、外國兵力進駐。 而且,據《中時》分析,國防部在《104年中共軍力報告》起,即指出中共犯台的7個時機,內容與今年一樣,只是排列順序略有調整;因為當時是馬政府執政,報告中特別強調「台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是兩岸關係發展最大威脅;現今民進黨執政,報告內容有所修飾,僅強調中共年初修《國防法》,將以法律條文制止「分裂」國家行徑,作為共軍動武之合法依據,企圖以法律戰為兩岸關係設定紅線。 不管是「時間」或「時機」,都會讓人產生「中共統一台灣時間表」的憂慮。過去每當兩岸關係緊張時,中共都會刻意放出「統一不能無限期拖延」的訊息,然後就是「統一時間表」傳聞鋪天蓋地的壓在台灣老百姓心頭。 今年最嚇人的「統一時間表」是即將卸任的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拋出的;3月份,他在眾議院聽證會上被問到,中國未來5到10年侵略或採取軍事行動的最可能潛在目標時表示,「台灣首當其衝」,時間最快就在2027年。 全球知名的政經評論雜誌《經濟學人》隨後就引用戴維森的證詞發表封面文章,直指台海是「地球上最危險地區」;而前參謀總長黃曙光在評論戴維森證詞也認為,中共建好第三艘航母,形成三個航母戰鬥群時,可能就是中共犯台時間點。 中共去年起不斷增強對台軍事行動也加深台灣民眾對於「統一時間表」的敏感度。 根據國防部統計,去年共機擾台累計5704架次,比2019年增加1563架次;為因應共軍打消耗戰,國防部今年度的後勤預算編列770億元,較去年度增加30億元,創下近年新高。 不過,每當兩岸關係緊張就會出現的「統一時間表」爭論很多,沒有定論。舉例說,明年(2022),2月份是北京冬奧,年底10或11月按慣例是中共二十大,也就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尋求連任的關鍵時刻,一般認為,中共不太可能在這段時間出兵台灣,破壞「維穩」的最高指導原則;但美國前國安顧問麥馬斯特(H.R. McMaster)卻認為,俄羅斯2014年在主辦索契(Sochi)冬季奧運落幕後數天,出兵入侵克里米亞;而北京冬奧將於2022年2月舉行,奧運會結束後的數月期間,將是台海陷入軍事衝突的最高風險期。 統一時間表最快是明年,最慢是2049年,因為那時將是中共建政一百年,也是習近平承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最後期限;而且根據國際法慣例,若一個政權在當地實質統治100年,國際社會就自動承認其國家地位,而中華民國自1945年即實質統治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