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疫苗了嗎?成為新興問候語,再來就是打疫苗後的副作用也蔚為話題,各式各樣的偏方、撇步超級多,其中最多人討論的就是吃普拿疼退燒。一名就讀台北醫學大學的網友在Dcard發文,解析3種普拿疼的成分和功效,吃錯可能無法緩解施打疫苗後的副作用。 網友指出,普拿疼有紅、藍、綠3種顏色的外包裝,其中紅、藍的適應症都是止痛退燒,兩者主成分大致相同,皆含有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差別在於紅色包裝為加強版,成分多了咖啡因,用於加強止痛;而綠色包裝的「伏冒系列」,則是針對感冒症狀的配方,可再細分成一般、加強、咳嗽、鼻炎等。 藥師建議,只要購買內含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成分的藥物就可以幫助退燒,不一定只能選擇普拿疼,藥品分為「學名」跟「商品名」,商品名可能隨廠商不同而有差異,但成分和適應症其實是一樣的。 也有醫院相當貼心,打新冠疫苗後就提供4顆普拿疼給民眾帶回家以備不時之需;若是在打完疫苗後痠痛難耐,藥師建議可以請醫生開藥,或在藥局買含有ibuprofen的藥品來緩解不適。 而家裡可能常備藥品,是一般感冒發燒就醫,診所開藥給患者在發燒超過38.5度時服用的退燒藥,則是要先向診所確認成份,別急病亂投藥。
AZ疫苗、莫德納疫苗陸續到貨,全民開始接種新冠疫苗,有些擔心副作用的民眾超前部署,先投保疫苗險,等預約施打的日子進了,再準備普拿疼、椰子汁、溫度計,要和施打新冠疫苗後的副作用正面對決。 網路上有網友推薦吃普拿疼退燒藥,更謠傳打疫苗前要先吃來預防發燒。對此,台灣藥品管理協會發言人沈采穎提醒,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曾說,醫療上不建議打疫苗前先吃退燒藥,也無須預防性投藥,服用普拿疼等止痛藥是打疫苗後,出現發燒、頭痛等症狀,有必要時再服用。 藥師表示,打疫苗前要經過醫生評估身體狀況健康、才能接種疫苗,如果本來就發燒,卻因為先吃了普拿疼退燒,在這種情況下接種疫苗後果可能更嚴重。 另外,外傳普拿疼賣到缺貨甚至漲價,藥師建議,只要購買內含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成分的藥物就可以幫助退燒、止痛,不一定只能選擇普拿疼。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康宏銘表示,發燒是身體免疫反應的一種症狀,臨床上很多人的觀點認為,平常感冒有一點發燒,是自然對抗病毒的身體反應,是不是一定要吃藥因人而異。從不同層面去思考,發燒反應本身是不是免疫過程一定會有的狀態,或者發燒是免疫反應的必要條件,沒有一定的結論。 康宏銘進一步指出,國際上感染科的專家、免疫風濕疾病的專家都提出,一般來說是不建議在注射疫苗前先吃退燒藥,而長期使用抗消炎止痛藥者,也要在打疫苗前暫停用藥一天,實際在疫苗門診時,醫生會問診用藥情形,如果已經吃了也不會排除施打,仍建議是出現發燒症狀再服用退燒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