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延燒兩年,卻擋不住貿協帶領台商到全世界做生意,就像貿協董事長黃志芳形容的,以前台商是「一卡皮箱闖天下」,現在變成「一支手機闖天下」。為了突破各國的防疫鎖國政策,去年貿協總共辦了2300場線上會議、會展,扣掉節假日,平均一天辦10場。 在13日上午的貿協年終記者會破天荒使用了「元宇宙」模式,實體的黃志芳召喚了虛擬的「黃志芳」(James),透過James,黃志芳向記者展示了自2017年接任貿協董事長就開始的數位轉型;為了成功推動數位轉型,黃志芳從最根本的企業文化做改變,他鼓勵同仁用「Hi,James」取代「董事長好」。 貿協元宇宙平台的導覽人JAMES。(宋秉忠攝) 在疫情前就發動的數位轉型讓貿協在這兩年的疫情中「比較好過」。 黃志芳在記者會中宣布,今年是貿協的元宇宙元年;由於元宇宙商機正夯,貿協將推出系列推廣活動,如異業結合交流會、製作元宇宙專題、辦理產業趨勢論壇、辦理產業媒合會以及參加國際專業展等,由貿協來搭建台灣元宇宙產業合作平台,積極扮演關鍵性推手,掌握元宇宙產業商機。 黃志芳指出,2021年貿協推出的Taiwantrade MEGA EXPO可視為外貿元宇宙的前身,2022年將以打造沉浸式外貿元宇宙為目標,因應活動跨域化(Hybrid)的趨勢,全面加速啟動敏捷式網頁及動態活動舞台模組,讓買主享受不一樣的VR體驗。 貿協董事長黃志芳(左)和XRSPACE創辦人周永明(右)。(宋秉忠攝) 另外,貿協2022年更與XRSPACE合作建構貿協元宇宙「TAITRAVERSE」,並在TAITRAVERSE中與媒體互動及介紹貿協重點業務,後續將積極注入創新能量,整合貿協的業務讓TAITRAVERSE不斷擴大。 貿協還建構數位鏈結,幫台商做全世界的生意。黃志芳介紹,貿協於2021年4月成立「創新業務中心」,定位為貿協的「旗艦店」,除了製作中英文影音頻道推廣台灣優勢,也將推出「數位鏈結計畫」,為廠商制訂合適的數位行銷策略,讓廠商更能被目標買主看見,幫台商做全世界的生意。 黃志芳表示,危機帶來轉機,貿協將不間斷協助業界掌握貿易新趨勢,於疫後接軌商機爆發新時代;他還笑說,雖然線上會展收穫豐碩,但今年他仍然要排除萬難,帶著台商走出去,到各國去拓展商機。
透過網路教書法、學書法,運筆的力道、轉折如何傳授?透過網路拍賣書法作品,不怕被盜版? 漢字書法有幾千年歷史,這些變化都是前人難以想像的,但在張炳煌的努力下,現在已經成真。 在日本書道界頗負盛名的日本埼玉縣立大宮光陵高校,專設書道科培植書法人才,歷年來,師生都會組團到淡江大學參加張炳煌的書法研修,由他一一指導點評學生帶來的書法作品,但今年卻受疫情影響無法成行。 2018年10月,馬前總統出席張炳煌的「e筆」app發布會,並親自試用。(張炳煌提供) 還好,身兼淡大文錙藝術中心主任的張炳煌近年來和STUDIO A研發推廣「e筆」App,利用iPad與Apple Pencil書寫,模擬出毛筆、原子筆、簽字筆等各種字體,也可運用於習字、練字、書寫等,不再需要傳統書寫的用筆、紙張、墨水及字帖等;「e筆」還能記錄書寫及繪畫過程,透過特殊動態筆跡,突破以往欣賞作品只能看成果的缺憾,是學習漢字和書寫的創新工具。 7月21日上午的研習交流移師到STUDIO A的視聽教室,全程以日語進行;張炳煌介紹「e筆」教學、台灣書法學習現況、講評日本學生作品,並現場揮毫;儘管隔著大海、遠在螢幕那一端的師生傳來聲聲讚嘆,無不驚艷這套「e筆」書畫App:不需筆、墨、紙、硯,也能展現書法的筆墨精髓與筆法的神采飛揚。 7月21日,張炳煌利用「e筆」技術跨海為日本學生上書法課。(張炳煌提供) 張炳煌表示,e筆無法百分之百取代毛筆,用毛筆寫書法才能出現「神來之筆」,有時墨不夠、有時毛叉掉,反而有好作品;e筆則是使用感應筆,呈現運筆的輕重提捺,好處是可以重播運筆過程,這是毛筆做不到的。 e筆研發將近3年,熱愛書法的馬英九總統一直很關心研發進度,2018年10月在淡江大學舉行全球發布會時,馬英九與前行政院長劉兆玄都親自到場觀看。 很多人以為書法只是一種藝術訓練,但卻不知道書法也是一種腦智能訓練。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就曾在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指出,漢字書寫對於腦知能成長有絕對的幫助。 張炳煌就曾在小學生中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字寫得好的學生成績也都比較好;他還發現,一位大學聯招女榜首原來也是書法比賽的常勝軍。 張炳煌分析,由於漢字是象形字,講究「意在筆先」,也就是在下筆前,腦中就先有了布局,包括落筆處、先寫那一筆、字的大小等,都要事先在腦中思考,這就是很好的腦知能訓練。 過去,張炳煌的作品透過現場展示拍賣,疫情期間,不能辦展,怎辦?把作品拍照上傳,可以展示,但如果要拍賣,數位化的書法作品不會被盜版? 張炳煌透過「NFT數位加密藝術」的平台,與區塊鏈科技團隊合作,為每幅書法作品標註出獨一無二的「認證標章」,防止盜版,讓買家做到「數位典藏」;目前,張炳煌已經有一幅作品已經透過「NFT數位加密藝術」平台售出,第二幅作品也已經上網開始拍賣。此舉可謂書法史上首度運用加密科技的一大突破。 #附錄:賈伯斯也愛書法 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曾在俄勒岡州波特蘭的里德學院念了一學期,因經濟因素休學,但接下來的一年半的時間,他旁聽字體設計課程。 賈伯斯說,書法是一種科學無法捕捉的微妙,楚楚動人、充滿歷史底蘊和藝術性,他覺得自己被完全吸引了。 當時,賈伯斯並不指望書法在以後的生活中能有什麼實用價值,但10年之後,賈伯斯在設計第一台麥金塔電腦時,書法一下子浮現在他眼前;於是,他把這些東西全都設計進了電腦中。 賈伯斯說,這是第一台有這麼漂亮的文字版式的電腦,要不是他當初在大學裡偶然選了這麼一門課,麥金塔電腦絕不會有那麼多種印刷字體或間距安排合理的字號。後來,微軟還照搬了麥金塔的字體和字號。 多年後,有記者問賈伯斯:「書法對您事業成功的作用,是不是印證了中國的古話——藝多不壓身?」賈伯斯同意,但強調說:「我學書法,證明了一個道理:靈魂一定要飛翔。」
5月台灣疫情大爆發後,許多人才驚覺鈔票有多髒,一些小商店主從顧客手上拿到來之不易的現金後,還得拚命噴酒精消毒。有到過大陸的台灣人這時才知道台灣在第三方支付、虛擬貨幣的發展上,落後大陸有多麼遠。 隨著新冠病毒肆虐全球,過去強調「體驗」、「臨櫃」的傳統行業正加速被淘汰,在去年到今年的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被統稱為「數位轉型」的各式虛擬、線上的服務正像病毒一樣,橫掃各行各業,完全改變傳統的業態。 兩位哈佛商學院教授顏西提(Marco Iansiti)和拉哈尼(Karin R.Lakhani)在新書《領導者的數位轉型》(Competing in the Age of AI)中特別提及,原本各行各業的數位轉型還要幾年才會成形,但疫情造成的遠距溝通需求,迫使這項改變業態的轉型,提早到來。兩位教授還特別提及螞蟻集團(網上小額信貸)及微信支付(第三方支付)對傳統銀行業已造成全面性衝擊。 透過公司財報的對比更可以看出螞蟻集團和微信支付對傳統銀行業造成怎麼樣的結構性挑戰。大陸最大,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去年營收8001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增3.1%,純利3159.1億元、年增1.18%;至於騰訊旗下的微信支付去年營收(會計科目為「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營收」)是1280.8億元、年增26%。 至於主業是網上小額信貸、去年差一點就成為「史上最大IPO」的螞蟻集團,即使上市之路受阻,根據阿里集團財報顯示,截至去年底,螞蟻集團純利達596.75億元,年增269.9%。 全球最大銀行純利一年才增加1.18%,而新的網上金融機構卻年增26%、269.9%,銀行業的數位轉型顯然勢在必行。 除了暴漲的營收和純利,螞蟻集團也改變傳統銀行重資產的業態,根據其IPO報告書揭露,2019年時,集團營收已破1200億,但2014年成立時,註冊資金才13.5億元。讓人見識到什麼叫「一本萬利」。 因此,兩位哈佛商學院教授在《領導者的數位轉型》序文中指出,「本書將檢視在人工智慧時代中,各種產業呈現出的相同競爭模式:數位型公司(digital firms)衝撞傳統型公司。像是螞蟻科技集團衝撞傳統銀行業、 YouTube及網飛(Netflix)衝撞傳統娛樂業、Airbnb衝撞傳統旅館業。」 截至2019年,螞蟻集團的用戶已超過7億,占了大陸54%的行動支付市場,而傳統銀行為何搶不到這7億多用戶?關鍵是它無法對這麼龐大的用戶進行徵信。但螞蟻卻能從四個主要源頭進行客戶徵信:支付寶客戶的消費行為、阿里巴巴賣家交易資料、政府公開資訊、集團事業伙伴(商家、旅館、租車公司等)。 有了這套依靠大數據進行的客戶徵信機制,螞蟻每秒最高能處理12萬筆交易,處理每筆貸款的成本只要2元,而傳統銀行要花2千元;少掉臨櫃服務,即使營收破千億,在2018年時,員工總數還是維持在300人左右。 在這種完全不同的打法下,傳統銀行如何跟螞蟻集團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