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在兩周內爆發,累計確診人數超過6700人,其中4700多人集中在雙比,比例高達7成。因此,在疫情爆發很短時間內,雙北各大醫院像台大、聯醫、亞東等湧入大量確診病人,塞爆醫院加護病房,不但影響重症者的搶救,也增加院內傳染的風險。為此,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呼籲盡快建立「輕重分流」的入院機制,空出加護病房讓重症者能得到及時的救治。 林應然醫師對於「輕重分流」表示支持,他指出,目前社區感染的案例快速增加,造成台大救治人力告急,但雙北並不只有台大面臨重症救治床位、設備、人力的不足,可以說,雙北的每個醫院都面臨這種「生死抉擇」。 在雙北重症病床、救治人力瀕臨崩盤之際,林應然呼籲民眾在短時間內要改變就醫的觀念,特別是在檢疫的過程中,不能每個人都要求住院觀察;否則那些重症患者塞爆加護病房,卻沒有維生的呼吸器、沒有搶救的醫護,處境就真的太可憐。 在疫情緊急之際,林應然也指出,防疫或輕症救治,公家資源已經是杯水車薪、緩不濟急了,民眾開始要考慮:萬一確診後,等不到病床,要如何自救。 林應然建議,首先要準備能夠獨居的房間,第二則是購買血氧機,如果暫時買不到血氣機,則可以上網或是向醫師請教學習透過觀察指甲顏色變化等方式,自我掌握病情。 林應然表示,新冠肺炎目前沒有特效藥,在發病後的一周內是最艱困的階段。 不過,有人質疑,目前輕重分流並未落實,有人重症無法住院,但有人輕症卻透過關係,或是上媒體求救後,反而先進了醫院。林應然不否認有上述不合理的情況,但他呼籲醫護在目前疫情加劇之際,一定要抗拒關說,落實輕重分流。 由於專門收治確診病患的醫院、醫師和設備不是馬上就能建立,林應然建議雙北的確診者應該坦然接受「北院南治」,到中南部的醫療院所接受治療,如此一來,雖然要跟家人分離,但總比在家傳染家人要好。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26日在臉書發文示警「Hospitals Need Help」,稱不斷湧入的新冠重症者已經讓院內的加護病房超量;衛福部長陳時中聽到他的心聲,27日回應稱「台大辛苦了」,並強調,抗疫是大家一起的事情,後續分配更好,各個醫學中心承擔共同責任是最好。 對於陳時中的回應,吳明賢27日受訪時首先表示,很高興指揮中心聽到台大醫院的心聲,目前國難當頭,台大醫院一定挺身而出;但由於台大醫院鄰近疫情熱區萬華,過去2週已經收治超過130名確診個案,其中有26人病情嚴重需要使用呼吸器,人數占全國1/4,他發文首先就是要提醒指揮中心重視「輕重分流」問題。 吳明賢表示,台大過去不是沒有處理過26名使用呼吸器的病人,但是在兩周內一下子就收治這麼多重症者,場地、設備、人員心理建設,都需要時間調整,絕對不是不收新冠的重症者;但是輕症者占床,重症者卻無床收治,分流問題迫切要解決。 對於「輕重分流」,陳時中27日已經指示提升集中檢疫所的量能,他表示,集中檢疫所有重要的任務,前端當作確診安置區域,避免降低醫院量能,解除隔離時也能作為緩衝區,當地方調配不過來時,將擔任重要角色。 吳明賢的第二項建議是「醫院合作」,他指出,不只是台大醫院收治爆棚,北市聯合醫院、新北的亞東醫院都是重災區,另兩家醫院加護病房超量收治的問題,他都了解;雙北人口最多,醫療資源也最多,各醫院之間應該同心協力,共同解決目前新冠重症者過度集中少數醫院的問題。 至於「資源整合」,吳明賢表示,從醫學專家和國外的經驗看,這一波疫情絕非一、兩周就能結束,我們要有中長期,也就是1至3個月的超前部署;過去常聽救護車上救護員說:「會把新冠患者送到台大,是因為之前某某醫院不願收治」,現在他很高興聽到其他醫學中心正逐步轉移加護病房的病患,為日後收治新冠重症者,作準備。 對於健保署署長李伯璋27日表示,雙北地區照顧確診者的大醫院,目前照顧負擔很重,病房改建、病人減少, 雖然點值變高,財務壓力也很大;因此,今年五、六月申報的給付,將直接按照2019年同期的給付,盡快將現金提供給醫療院所;吳明賢也表示感謝,他希望大家一起為未來1至3個月的防疫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