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開幕前,幾乎所有日本民眾都擔心「東奧導致新冠疫情擴大」,現在惡夢成真,東京連5天每日新增診破3千,時隔近半年,重症人數再次破百。這也是首相菅義偉政治生涯的惡夢。 菅義偉的自民黨總裁任期將在9月30日屆滿,而日本本屆眾議員的任期也將在10月21日截止,自民黨正在思考舉行這兩項選舉的時機。雖然菅義偉已宣布尋求續任,但東奧期間疫情「戲劇性」惡化,已危及他的執政之路。 東奧開幕前,根據日本共同社的電話民調結果,對於「是否擔心東京奧運導致疫情擴大」的受訪者,回答「感到不安」、「一定程度不安」的高達97%,幾乎所有日本人都擔心東奧導致疫情惡化,但最近疫情統計證明了這種擔心。 由於東奧期間新冠疫情空前惡化,菅義偉的民意支持度持續探低。7月底由日本經濟新聞和東京電視台共同進行的民調顯示,菅義偉的支持率比6月份下降了9個百分點、降至34%的歷史新低。 菅義偉辯稱,東奧不是病例激增的原因,並希望民眾待在家中觀賞比賽,但事與願違,雖然,奧委會嚴格限制東奧選手外出逛街,但仍有選手溜到東京塔觀光並被媒體大幅報導。 另據東京台商表示,即使限制觀賽,東奧期間,仍有大批日本民眾,特別是年輕人跑到奧運場館外打卡、群聚,這是造成疫情大爆發的主因;此外,即使實施第4次緊急事態,但東京大部分公司都恢復正常上班,像他現在上班搭地鐵,感覺又回到疫情前人擠人的狀態。 輔仁大學日文系特聘教授兼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何思慎指出,不管菅義偉事後如何解釋,他都是在絕大多數民意反對的情況下堅持辦奧運,加上東奧期間疫情大爆發時,官方又沒有積極的應對舉措,因此東奧所有的政治責任都會算在他頭上。 何思慎指出,日本人最在意的兩件事,菅義偉全都沒做好,首先,日本人雖能接受不清零,但絕不允許醫療系統垮掉,現在確診增加、重症也增加,有媒體甚至預估,東京每日確診將破4千、破5千,8月底前甚至可能破8千,如果政府不能立即控制疫情,屆時,重症者沒有醫院收治,日本人絕不能接受。 其次,日本人沒有抱怨政府防疫措施不夠嚴,國會議員曾提議,日本的防疫應該學美國某些州、歐洲、中國大陸、台灣,提高防疫措施,但卻不了了之;但政府卻在疫情嚴重的情況下,堅持辦奧運,導致疫情惡化,是在錯的時間做了錯的事,這才是民眾對菅義偉最大的不滿。 上述台商指出,東奧結束後,為控制疫情,政府一定會運作一些大公司實施分流上班,減少人流,如此一來,東京的經濟生活又更冷了,民眾也會更不滿政府。這就是菅義偉要面對的民怨。
5月15日由雙北開始實施的三級警戒,再延長到7月26日,加起來長達72天,一些必須直接面對顧客的行業,像餐飲、旅館、觀光、補教、托兒等服務業的飯碗,已經因為這空前的限制令而破碎了。 為了救大家的飯碗,政府只能微解封,開放餐飲部分內用,但遭質疑:造成防疫破口。我們要問:鄰近的日本是如何兼顧防疫與飯碗? 根據台日官方公布的最新數字,防疫禁令已經造成兩國近年最嚴重的失業。 台灣5月失業率升至4.11%,創2013年12月以來新高;5月台灣就業人數1139.8萬人,較上月減少12.6萬人或1.09%,創1978年有調查以來最大減幅;服務業受疫情影響較大,就業人數減少8.6萬人。 日本5月失業率達到3%,高於去年平均的2.8%;失業人數也比去年同期增加13萬人,也是連續16個月增加。但日本人對於失業的感受卻不像台灣人如此強烈。 雖然東京在7月8日正式進入第四次警急事態,但住在東京合租公寓內的台商王毅鈞卻沒感覺合租的日本房客擔心工作不保或是生活受到影響,只是在家工作的時間增加。 其實,一般東京上班族扣除房租、生活費後,身邊並沒有太多儲蓄。以王毅鈞為例,之前他在東京某大型電器集團工作,月薪約24萬日圓(下同),扣掉年金、保萬險、稅金,每月實拿16萬;房租6萬、 吃飯4萬,每個月能自由運用的薪水不到5萬。 但東京上班族為何並未感受到疫情衝擊?王毅鈞表示,日本的失業救濟很實在,有參加勞保的員工若是非自願離職,失業後可以得到政府長達1年的全薪補助,自願離職者也可以拿到半年的7成薪。 最重要的是日本企業雖然已經沒有終身雇用制,但仍比台灣企業更照顧員工的工作權,除非公司倒閉,否則不會裁員。一名在東京經營連鎖餐飲的台商幹部就指出這一點,但他也提到,東京的店租、人事成本都比台北高出許多,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很多中小型餐飲業根本撐不過半年。 日本也知道每天要面對客人的餐飲業最可能成為防疫破口,但政府的作法卻是鼓勵代懲罰,對於自動停業的餐飲業者提供補助,而且根據營業面積、是否賣酒等條件,精準補助。像上述台商餐廳因為有內用座位、有賣酒,停業一天大約可以獲得6萬元補助,在4月底啟動第三次緊急事態時,停業補助則降到一天4萬元。 除了店家停業有補助,因為停業而在家休息的員工,包括打工仔,也可以獲得原薪6成的補助,但逐月調降。 何思慎 最重要的是,日本的防疫措施是精準到位、彈性調整,能適時兼顧人民的飯碗。即使實施緊急事態,限制也比台灣三級警戒寬鬆;在過去的三次緊急事態中,政府只要求:提供酒類的餐飲店停業,不提供酒類的餐飲店縮短營業時間;大型商超週末停業、平時縮短營業時間;博物館、電影院等縮短營業時間;民眾儘量避免外出,企業儘量採取居家辦公等。 即使被視為「更嚴」的第四次緊急事態,防疫限制也只是:呼籲首都圈的餐飲店必須提前在晚上8點前結束營業;酒類提供時間限制在每天上午11時到晚上7時止;建議民眾晚上8點以後避免不必要非緊急的外出;大型活動如演唱會、慶典,開放進場觀眾人數以5000人或容納人數5成作為上限。 為何日本比台灣政府兼顧防疫與飯碗?輔大日文系特聘教授兼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何思慎指出,日本政府不固守「清零」的迷思,解封與否是根據每周平均確診人數及醫院的收治量能適時調整,而且政府的防疫專家小組的成員名單及決策過程,都是公開透明,決策時,中央會先諮詢地方意見,決策是配合地方的需求。 何思慎反問:台灣防疫專家小組的成員是那些人,有人清楚嗎?決策時有諮詢地方政府的意見?像現在,電影院開了,補習班和托兒所卻不開;餐廳、夜市開放內用,但室內5人、戶外10人的群聚禁令仍維持,其依據的理由是什麼?政府都沒交待清楚。 台灣人民真的很謝謝日本及時送來的救命疫苗,但如果我們能用心學習日本的防疫經驗,那就不只能防疫,還能在疫情下保住人民的飯碗。
日本大阪府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日媒報導,上周大阪每百萬人口新增死亡病例高達19.6人,比印度的15.5人還多,不過,大阪民眾似乎不畏疫情,多處地區8日外出人潮不減反增,較上周同時段大幅成長。 日本政府厚生勞動省昨天公布,截至目前為止,日本全境重症患者數已高達1144人,創疫情爆發以來新高紀錄。47個都道府縣,前天有15道縣單日新增創紀錄,顯示第4波疫情已從大都會擴散到地方。 根據日本朝日新聞旗下雜誌AERA取得的資料,日本主要地方目前每百萬人口新增死亡病例數,兵庫縣每百萬人口新增死亡病例數9人、愛媛縣11.2人、和歌山縣7.6人,大阪府明顯高出不少,且東京都每百萬人口僅1.4人死亡,出乎意料地低。 不過,TBS電視台報導,8日是日本政府宣布「緊急事態宣言」延長後的第一個周末,行動電話業者提供的位置資訊顯示,8日下午3時大阪各地外出人潮,跟上周同時段相比明顯增加,如枚岡公園人潮成長172%,大阪府營服部綠地成長54.3%。 《朝日新聞》指出,儘管日本政府已經將東京、大阪、兵庫、京都等4地區的緊急事態延長至5月底,不過關西地區醫療崩潰的狀態仍將持續。 當地老年安養院陸續爆發大規模感染,老人相繼死去,值得注意的是,許多老年患者因為等不到病床,在安養院中不幸過世。 日本傳染病專家、新冠顧問委員會主席尾身茂(Shigeru Omi)指出,大阪的重症病床使用率高達99%,目前一共有365張重症病床,但是等待住院的患者多達1.5萬人,醫療崩壞的情況將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