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今日開打,總統蔡英文履行承諾,為國產疫苗獻出手臂,接種全台第一針,總統府也在臉書全程直播!上午7時30分抵達預約地點「台大醫學院體育館」後,先量體溫為36.9度,並由醫師問診、說明注意事項,蔡總統親自簽下施打同意書,整個過程僅1分多鐘就迅速完成。 蔡總統穿著短袖上衣,挽起左手袖子,等待施打時,媒體喊話問「會緊張嗎?」蔡總統說「不會」,施打前她特地轉頭提醒護理師,將高端疫苗拿給媒體「照一下」,並表示「這樣大陣仗打針,不好意思。」 護理師將手部消毒後,接著幫蔡總統施打疫苗,經過一秒鐘就完成,讓蔡總統驚喜地說:「這樣就結束了?沒什麼感覺耶,還滿輕鬆的」,接著比出讚的手勢,還開心秀出小黃卡,之後便返回官邸與東奧國手開視訊會議。 圖/翻攝自蔡英文臉書 稍早蔡英文在臉書發文表示,台大醫院的接種空間很寬敞,動線很流暢,謝謝專業的醫護人員,「一下子就幫我打完疫苗,不會痛,現在精神很好,要繼續一天的工作。」並詢問「還有誰也是今天要打高端疫苗的嗎?我們一起為提升台灣集體的防護力盡一份心力吧!」 圖/翻攝自蔡英文臉書 蔡英文一早順利完成國產高端疫苗的接種,但資深媒體人趙少康,昨(22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坊間盛傳她4月已經在AIT打了兩劑BNT疫苗,「還有立委告訴我,連立法院的司機都在gossip碎嘴這件事」,「說明天蔡總統打的會是生理食鹽水。」因此呼籲蔡英文注射高端疫苗前,先公開抽血檢驗有無新冠肺炎病毒的抗體,以正視聽。 圖/翻攝自趙少康臉書 對此,台灣基進黨新聞輿情部副主任陳子瑜反批,這操作有如「無腦政治當沖」,質疑趙少康的招數,就像「無本當沖」,若技術好,確實有獲得短線政治利益可能;但趙少康一點證據都沒有,就像連基本的技術線圖都不研究就直接進場,不管怎麼做,都會被「多空雙巴」,最後還酸「坊間盛傳,趙少康的頭殼裡面是豆腐,要求趙少康開腦證明自清!」 陳子瑜感嘆,趙少康一直被藍軍認為是「知識藍」代表,竟淪落到拿不知哪裡來的謠言做政治攻防,任何有點理性與邏輯的人都不會接受。「當年的政治金童,現在連巷口阿伯都可以輕鬆反擊,真的是,可憐哪!」 前民進黨籍桃園市議員王浩宇也嘲諷,「我聽說你三公分,所以你要脫褲證明自己不是三公分?總統都直播打高端了,趙少康還逼她驗抗體,怎麼那麼噁心?」輔大助理教授周偉航也開酸,外省一哥的花招真的很多耶,「下次有低能兒傳蔡英文吸毒,是不是又要再驗一次。」
今年台股一度站上1萬8千點,讓平常不買股票的人也起了想要在股海撈一筆的念頭。有1名40歲的網友在PTT股票板發文,本來想趁勢賺快錢,開戶當起當沖客,卻在4個月內賠光存款87萬。不少人留言要他別再沖了,認為當沖是股神在做的事情,學個教訓不適合當沖。 從事金融證券業超過15年、資深分析師陳唯泰也曾經是當沖客,但是人人都可以是當沖客嗎?除了在技術面要有一定程度的專業性,心理層次很重要。 陳唯泰說,想要做當沖的人心態很重要,要抱著一定要贏的心態和執念進場,過去自己也有當沖的經驗,當時和朋友比賽誰的勝率比較高,最高紀錄曾經連沖21、勝率100%,所以,當沖的觀念應該是勝利而不是獲利,賺小錢不要賠到錢,實務操作上,一檔股票可能只賺個5、6毛,當沖其實是很難賺大錢的。 不過,新手也不一定不適合,但要有點天份,陳唯泰分析,依照過去的經驗,對價格敏感度高的人,當沖的成績比較好,而且就他觀察,自己的學生中,女生比男生好的勝率高。 真的想要做當沖的股民,可以聽聽專家怎麼說。陳唯泰建議,一次最多不超過3檔,超過3檔準確度就會下降,有可能錯過該賣的賣點,接下來就會面臨沒賣掉怎麼辦,要加碼?還是賠手續費退場;選股可以選擇當下熱門股,重點還是在要會看盤勢,而不是盲目的跳進股海。
台股4月22日爆出驚人天量達新台幣7657億元,讓市場資深老手都看得目瞪口呆,其中當沖交易量就占了4847億元,占交易量比重超過63%。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發文提醒「這絕非正常現象,台股變得像是一個超級大賭場。」 謝金河指出「台股的當沖幻覺」,尤其這些年,很多人以小搏大,希望靠當沖致富,當沖火熱,股市投資的味道漸稀,反而變得像是一個超級大賭場,去年證交稅收高達899億,今年第一季就抽到559億元的稅,政府像是抽頭的莊家,這個抽頭實在太好賺了。 謝金河說,現在當沖這麼熱,還需要稅負減半的獎勵嗎?呼籲財政部及金管會應正視數字背後隱藏的問題。 台股價量持續創新高,不少專家學者都示警,股市有泡沫化危機,就連財經雙首長,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財政部長蘇建榮日前都公開呼籲,投資人應「居高思危」。 「宏遠投顧」副總經理陳國清分析,從與台股連動性高的美股來觀察,目前美國持續量化寬鬆作多,但股市已出現四大「警訊」: 1.公債殖利率過高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近期高點已逾1.7%,下半年上看2%,可能吸引全球資金再度從股市撤往債市。因此,股票殖利率低於3%以下者,投資吸引力降低。 2.風險資產價格過高是股市泡沫化警訊 例如,特斯拉股價、比特幣急速狂飆,不少機構認為股市正接近「極端泡沫」的程度。 3.原物料大漲及通膨升溫 原物料價格推升通膨上揚,而通膨的升溫也成為金融市場的隱憂。 4.庫存過高,面臨下修風險 3C、科技產品需求暴增後,6月底將面臨過度下單的庫存調整。因此,提醒投資人,要提防第二季漲多修正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