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台灣人的第一張信用卡,有很大的機率是花旗銀行的卡,因為到華納威秀看電影可以打折。 不過,台灣時間15日晚間傳出重大消息,花旗集團宣布,決定退出包括台灣在內13個國家的消費者金融事業。 所謂的消費金融,指的是包括信用卡、儲蓄、貸款等,提供給個人的金融業務,也就是一般大眾最常跟銀行往來的服務內容。 花旗撤出台灣,對顧客與員工權益有何影響,品觀點整理出幾個關鍵問題,為大家解答: Q:花旗銀為何要撤出台灣? A:今年初國外新任執行長Jane Fraser上任後,集團重新調整全球發展策略,計畫退出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歐洲、中東及北非等13國市場零售業務。 Q:對於台灣業務會有何影響? A:花旗銀僅處份消金業務,包括信用卡、信貸、房貸、車貸、ATM、保管箱及分行,但保留企業、法人客戶業務。未來花旗銀可能僅保留一家分行。 Q:欠花旗銀貸款、卡債可以不用還嗎? A:仍要繼續還錢,貸款、卡債並不會一筆勾銷。若民眾欠錢不還,未來花旗銀台北分行依舊會做訴追,且民眾信用也會被註記 Q:台灣客戶的權益有無保障? A:在找到新買主前,花旗銀現有的客戶權益都維持現狀不變 Q:花旗員工的權益有何保障? A:在找到新買主前,花旗銀現有員工權益都維持現狀不變 Q:花旗銀撤出台灣,金管會態度? A:金管會對花旗銀出售消金業務,表示尊重其商業考量。 三大要求: 1.新接手買主需是台灣的銀行業者 2.要求花旗銀須對客戶、員工溝通、說明清楚,且要確保客戶和員工權益 3.禁止花旗銀將客戶轉介到香港、新加坡做業務,否則一旦客戶在香港交易出現問題,將沒有任何保障。 Q:台灣的業務未來是否有人接手? A:花旗銀將找新買家接手,金管會希望以台灣的銀行業為接手者。 Q:台灣的分行會賣掉嗎? A:因銀行的分行業務都是以一般民眾、消金業務為主,若依澳盛銀處份消金業務包括分行、ATM經驗,花旗銀目前在台的45家分行,應該都會全部出售。
花旗信用卡即將走入歷史,昨晚消息傳出後,全台哀鴻遍野,逾280萬花旗信用卡友一夜崩潰,怒問「不是真的吧」! 花旗集團昨天宣布出售包含台灣在內的13個消費金融業務市場,包括在台灣最強的財富管理、信用卡,甚至是全台分行都將易主,僅保留企業金融業務。 花旗集團計劃退出亞洲和EMEA(歐洲、中東和非洲)13個市場消金事業,台灣是其中之一,這是花旗在新執行長佛瑞塞(Jane Fraser)帶領下全面評估策略的一環。 消費金融業務包括個人信貸、信用卡及房屋貸款等。花旗銀行於1964年在台灣成立辦事處,1965年於台北成立第一家分行。 由於花旗是在台最大外商銀行,高資產客戶無數,更是第6大發卡行,擁有超過280萬張流通卡,不管誰來接手,都已為金融圈投下震撼彈。 花旗台灣昨日表示,目前還沒有確定的出售時間表,在此期間,重申對消費金融營運沒有任何變動,員工不會有立即的影響,也強調會秉持同樣的精神與熱忱,為消金客戶提供最優質的服務,也確保客戶權益得到保護。 除了台灣,花旗還將一併撤出澳洲、巴林、中國大陸、印度、印尼、南韓、馬來西亞、菲律賓、波蘭、俄羅斯、泰國和越南等地的消金業務。 花旗未來會透過4座財富中心經營亞洲和EMEA消費金融事業,這些財富中心分別是新加坡、香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英國倫敦。花旗會繼續在這些市場提供旗下機構客戶集團客戶產品,該集團涵蓋私人銀行、現金管理部門、投資銀行和交易事業。 對於花旗的商業考量,金管會表達尊重,表示花旗銀對客戶及員工應該要好好說明,且要求花旗銀不准把客戶轉介到其他地方(如香港),否則一旦客戶在香港交易出現問題,將沒有任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