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上 女星減肥法 66飲食法 想要保持好身材 不妨試試看這樣做! 🔍了解瘦身關鍵前 先了解何謂66飲食法? 其實兩個6代表👉🏻每餐只吃6分飽+晚上6點後不進食 遵守不把胃撐大、不暴飲暴食的原則 並在固定的時間內吃完晚餐 這點跟168斷食法 拉長夜間空腹時間的原理很相似👍🏻 在斷食時 身體會進入「分解模式」 也讓平常大魚大肉的外食習慣能有休息的時間、不再增加腸胃負擔 空腹的時間長、更有利脂肪燃燒🔥 3不碰法則 也很重要 ❌不碰加工食物 ❌不碰油炸物 ❌不碰冰冷飲料 以上這些食物不只熱量高、含鈉量高、糖份高及油脂也偏高 都是造成肥胖原因的兇手⚠️ 簡單的三不碰原則 對現代人來說是有點小挑戰呢💪🏻 🔍在執行66飲食法時 如果真的感到飢餓怎麼辦?你可以: 1.多喝水 提高喝水量可以避免飢餓感 2.適量黑咖啡 能促進新陳代謝 幫助燃燒脂肪、抗氧化☕️ 3.吃低GI、高飽足感的水果 像是蓮霧、蘋果、火龍果、芭樂都很不錯🍎 4.真的餓了就吃盤菜 蔬菜熱量低、富含膳食纖維 多多益善🥬 在努力減緩橫向發展之餘 也必須清楚了解自己適不適合各種飲食法、斷食法 建議有以下4種症狀的人 不要隨意嘗試: ⚠️高血糖/糖尿病患者:易血糖過低、暈眩 ⚠️懷孕/哺乳媽:需要充足營養 宜少量多餐、不適合空腹太久 ⚠️飲食失調疾病者:暴食症、厭食症患者首重先恢復正常飲食 ⚠️青少年/成長中孩童:此時期需要充足均衡的能量營養 希望每個人都可以養成適合自己的飲食習慣 並長久保健康👍🏻 過年期間堆積在身上的大魚大肉也要想辦法趕緊剷除👩🏻‍⚕️❤️
快過年了 誰家也會在橘子的屁屁貼紅貼紙(吉!🍊或擺在桌上象徵大吉大利! 重點是~橘子上白色的絲 千萬別剝掉呀! 👩🏻‍⚕️奉上 橘子 營養檔案 先給大家一個概念 一份橘子≒1顆(156g)≒59大卡 (每一次的份量就吃這樣 就是營養師常說的一份水果!😉 而一顆小小的橘子 就富含了許多營養 以每100g的營養價值來說: ✔️ 維生素C 25.5mg 增強保護力、對抗壓力、合成膠原蛋白、幫助鐵質吸收 ✔️ 葉酸 8.2μg 是製造紅血球的重要角色 也是孕媽咪必備的營養之ㄧ ✔️ 鉀 74mg 利尿消水腫、調節高血壓 建議一次吃1顆橘子就好 並且一天最多吃不超過2顆。 ✔️ 膳食纖維 1.5g 幫助腸蠕動 使排便順暢 ✔️ β-胡蘿蔔素 343μg 保護眼睛視力 鞏固皮膚及黏膜健康 提問~看到橘子上的絲 你會把它剝掉嗎? 👉🏻其實橘子白絲超營養 千萬別剝個精光! 橘子的白絲又叫「橘絡」或「白絡」 ☑️其中富含含橙皮苷(Hesperidin) 具有抗發炎、抗氧化、降血脂、控血壓、保護心血管等功用 ☑️膳食纖維更多 除了增加咀嚼時間 也增加了飽足感 還有助食後血糖控制 另外橘子皮也別急著丟掉 可以拿來除臭、清潔 最近過年要到了 不妨在家擺盆橘子 大吉大利之外 還能補充豐富營養喔❤️
哈吶!點菜啦!熱炒店一定要點哪一道呢?誰說油炸熱量最高 川燙的蒜泥白肉感覺很清淡? 再配上啤酒 omg !好好的一餐怎麼一直在爆卡!⚠️ 👩🏻‍⚕️奉上 熱炒店熱量圖鑑 今天就來告訴你如何避開熱炒店地雷 讓2022持續瘦瘦瘦! (以下為每一份餐點之估值 實際份量每家店各異 大家可以抓個範圍) 蒜泥白肉(300g) 1120kcal 醬爆雞丁(350g) 720kcal 沙茶羊肉(400g) 695kcal 薑絲大腸(300g) 680kcal 醉雞(600g) 640kcal 蠔油牛肉(400g) 575kcal 宮保雞丁(350g) 460kcal 蝦仁滑蛋(350g) 415kcal 炒海瓜子(350g) 405kcal 炒螺肉(300g) 400kcal 培根高麗菜(400g) 370kcal 鳳梨蝦球(250g) 320kcal 蛤蜊絲瓜(350g) 320kcal 薑絲小捲(250g) 300kcal 苦瓜鹹蛋(350g) 295kcal 清蒸石斑(250g) 290kcal 豆酥鱈魚(150g) 270kcal 蝦醬空心菜(300g) 260kcal 炒蛤蜊(300g) 220kcal 炒空心菜(300g) 200kcal 清蒸鱈魚(150g) 185kcal 涼拌竹筍(300g) 170kcal 清燙蝦盤(150g) 155kcal 啤酒(一瓶600ml) 294kcal 有沒有發現 看似清淡的蒜泥白肉居然排行第一⚠️ 雖然是川燙的料理 感覺很清淡 但其實蒜泥白肉本身就是油脂量很高的豬肥肉切片 所以熱量來源都是在食材本身了! (建議高血脂或要減脂的人需特別控制 儘量不要吃) 薑絲大腸、沙茶牛肉、醬爆雞丁也都是屬於熱量地雷菜色(大腸是內臟食材、沙茶是高油脂醬) 不只熱量高 過多的調味也會導致鈉含量攀升。 因此建議吃熱炒時: 1.以低脂海鮮為主 肉類為輔 減少選擇肥肉及內臟類餐點 2.烹調方式以清蒸、汆燙為主 減少油炸及醬料的使用 以免重鹹造成水腫 及鈉含量攝取過多 3.別忘記點盤青菜🥬補充膳食纖維 並優先選擇涼拌或特製少油 因為熱炒菜會導致油脂攝取過多 4.如果真的想吃高熱量餐點 建議可以以原味為主 減少醬料使用 (也教大家一個小撇步😉在碗底預留一些白飯 可以幫助吸取多餘的湯汁及醬料 但提醒大家不要吃下肚喔! 5.以無糖茶、水來代替啤酒 如果真的想喝酒 建議: 👩🏻女性每天不超過1個酒精當量 🧑🏻男性每天不超過2個酒精當量 (一個酒精當量==啤酒🍻375c.c =15g酒精=105大卡) 希望大家在大魚大肉之餘 也別忘記健康 以免把熱量通通吃下肚 祝大家新的一年事事順心、健康不卡油⚡️
肥肥的肚子 好討厭😥(掐🤏🏻 有時候不是外觀問題 而是健康威脅⚠️很多研究及臨床經驗都發現 腹部肥胖、腰圍過胖 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機率! 你有觀察過自己的肚子嗎? 不同原因 亦會造成不同的胖肚 👩🏻‍⚕️奉上 肚子類型比一比 你是哪一種肚? 鮪魚肚 ⚠️特徵:肥肥軟軟 坐下時會分2層 而且全身偏肉 🔍原因:每天大魚大肉、無肉不歡、少吃蔬果 ✔️如何改變:建議從改變飲食觀念開始 像是每天蔬果579、肉不超過1.5個手掌大小✋🏻 小腹肚 ⚠️特徵:小腹肚常出現在女生身上 特徵是肚臍以下腹部凸起 尤其是穿緊身裙時特別明顯😅 🔍原因:經常便秘、常久坐不動、經期不順又愛喝冰飲 ✔️如何改變:建議多吃蔬果、多喝水、多運動 並且注重經期前中後的調理 啤酒肚 ⚠️特徵:常常出現在男生身上 特徵是全身不一定胖 但肚子就是圓滾滾的 🔍原因:常常喝酒過量、吃加工食物、飲食重鹹重口味 或是精製糖攝取過多 ✔️如何改變:建議飲酒適量就好 不要吃太重鹹或重甜 可以多吃食物的原型 若想喝飲料請改無糖 壓力肚 ⚠️特徵:肚子連帶腰間贅肉整圈脂肪肥胖 體重不斷上升📈 🔍原因:壓力賀爾蒙刺激食慾上升 使脂肪堆積、體重一直往上加 ✔️如何改變:建議早睡早起、不要熬夜 多多補充礦物質蓋鈣、鎂或色胺酸食物 幫助放鬆心情 也可以藉由運動調整壓力賀爾蒙🏃🏻‍♀️ 測量腰圍能判斷腹部肥胖程度 更是反映內臟脂肪的堆積、判斷心血管疾病風險高低的重要指標。 快拿出皮尺量一量 👉🏻 男性腰圍大於等於90公分 女性腰圍大於等於80公分 就代表腰圍過粗囉! 對症下藥 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 也希望大家的肚子越來越平坦 人人都擁有滿意的曲線及健康👩🏻‍⚕️❤️
我也嘗試過斷食法 從晚上八點吃完晚餐後不吃東西只喝無熱量的 到隔天中午再吃午餐 但並沒有極瘦激瘦⋯我還是喜歡老派的均衡飲食+微控卡👩🏻‍⚕️🥲 為什麼一個減肥方式總有人成功 有人失敗呢? 👩🏻‍⚕️奉上減肥瘦不下來的原因趕緊來看看 你可能是哪一個? 1. 身心理其實還沒準備好 有時候突然改變進食習慣 會使不適感嚴重、情緒起伏大 或是耐不住飢餓 認為肚子餓時偷吃一點沒關係 都會導致燃脂失敗 建議先放寬斷食時間限制 再循序漸進執行👍🏻 2. 斷食餓過頭進食又亂吃 進食時間分配不均 像是斷食總是餓過頭 而進食時又選錯食物 吃一堆油炸物、甜點、加工品等 都會導致攝取過多熱量 血糖波動大 (斷食更不是用來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的藉口... ) 3. 水喝不夠 代謝力不足 身體缺乏水分會讓你更餓 建議多喝水 能減緩飢餓感、維持身體新陳代謝 攝取量可由「體重X30」提高到「體重X35~40」 4. 熱量吃太少、 #營養不均衡 斷食法是限制時間 不是限制熱量~ 長期營養缺乏更會影響身體代謝機制 但注意也不要進食時吃過量 暴飲暴食也是瘦不下來的關鍵 建議以7-8分飽為主 5. 時間分配不均 睡前反而吃太多 前半時間吃很少 後半時間吃一堆 或是越接近睡前吃 這時新陳代謝&消化能力減弱 更容易累積脂肪、不易瘦 6.不追求" #瘦得快" 要" #瘦得久" 一個瘦身方式的興起 有人成功有人失敗 先問自己是否能長期維持? 願不願意為身體付出 調整成一輩子適合自己的方式? 建議想控體態的大家 我們一起找出原因跟方法重新嘗試👩🏻‍⚕️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理想的身材⚡️ (我也是個身上還掛好幾斤肉的產後媽媽😅我們一起一起 突破胖胖年末關卡!)
為什麼她體重跟我一樣,卻看起來比我瘦?一樣體重的人會因為肌肉脂肪的組成不同、視覺體型可能會胖3倍唷! 👩🏻‍⚕️奉上 一樣是55kg的人 肌肉脂肪比一比 你是要養肌肉還是體脂肪呢? 肌肉多的人 💪🏻 體質:易瘦體質 看起來:緊實窈窕 每公斤消耗:75-125/kcal 體積:小體積 👉🏻肌肉的功能:促進代謝、血液循環、幫助身體活動 脂肪多的人 😥 體質:易胖體質 看起來:臃腫鬆垮 每公斤消耗:4-10/kcal 體積:大體積(體型會是同重量肌肉的3倍) 👉🏻脂肪功能:保護內臟、維持體溫、提供能量 比較要注意的是 雖然脂肪過量會造成肥胖、慢性病、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等⚠️ 但如果缺少脂肪 也會讓身體沒辦法儲存能量、保護內臟、維持體溫 👩🏻‍⚕️換句話說 脂肪是必須的~只是要注意不能過量! 因此除了體重,體脂肪更是判定肥胖的重要指標。 👉🏻「體脂肪率」為「體脂肪重量」佔「體重」的百分比 ✅男性體脂肪率正常值約為15~25% ✅女生體脂肪率正常值約為20~30% 🔍那要如何增加肌肉量呢? 建議除了增加肌力、也要減緩流失 🍴飲食部分來說 最重要的營養素就是蛋白質 特別是優質蛋白質 例如:牛奶、雞蛋、瘦肉和豆製品 🏃🏻‍♀️而運動部分可以多做有氧運動 例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這些都能增加肌肉質量與肌力💪🏻 除了減緩退化速度 更能讓自己體態更理想。 所以~不要太在意體重計的數字😉 體重、體脂、腰圍 都是要考量的整體因素唷!
來檢測看看你有 #代謝症候群 (Metabolic Syndrome) 嗎? 它不是病 但不理他 會有很多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說明,全球共有4100萬人因為罹患慢性病導致死亡,更有真實感的來說 相當於全球死亡人數的71% 🔍那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是代謝症候群患者? 以下5項因子 符合3項(含)以上 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 1. 腹部肥胖 男性的腰圍≧90cm(35吋)、女性腰圍≧80cm(31吋) 其實腹部肥胖 就代表內臟脂肪堆積過多 也就容易導致代謝異常 2. 血壓偏高 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5mmHg,或是服用醫師處方高血壓治療藥物 3. 空腹 血糖偏高 空腹血糖值≧100mg/dL,或是服用醫師處方治療糖尿病藥物 4. 空腹三酸甘油酯 偏高 ≧150mg/dL,或是服用醫師處方降三酸甘油酯藥物 5.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 男 性<40mg/dL、女性<50mg/dL 🔍為什麼我會得到代謝症候群? 簡單來說 就是不良生活型態加上遺傳因素 👉🏻如果飲食習慣時常低纖、高糖、高油、高量飲酒,就會導致內分泌失調、血糖上升📈 👉🏻如果家中又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人 更可能導致代謝症候群 另外 胰島素阻抗也可能使血液葡萄糖不容易進入細胞內 導致身體代謝出問題⚠️ 但其實代謝症候群 是可以預防也可以治療的,但如果不提早檢查治療 將比一般人增加: 6倍 糖尿病風險! 4倍 高血壓風險! 3倍 高血脂風險! 2倍 心臟病及腦中風風險! 簡單來說 會變成一輩子的慢性病⚠️ 所以說 預防勝於治療 建議大家:將健康飲食口訣記起來「三低一高」 三低就是:低油、低糖、低鹽 一高就是:高纖 也就是多吃蔬果🥬🍎 ✔️一天至少運動30分鐘🏃🏻‍♀️ ✔️不抽菸、減少酒精攝取 ✔️壓力也是代謝症候群主因之一 建議適當發洩自己的壓力 可以多出門走走 或做自己喜歡的事,如果一直沒辦法改善 建議可以找醫師或臨床心理師求助👩🏻‍⚕️ ✔️也可以每一段時間做一次健康檢查 如果健康有疑慮 更能儘早發現問題,其實只要做到飲食調整 或是從日常生活中開始預防,代謝症候群要找上你是很困難的。
誰也是神經質體質?尤其年末之際總是緊張兮兮、常驚聲尖叫嗎?別再讓周遭的人都跟你一起窮緊張了⚠️ 曾經的營養門診上來了一位三寶媽 三個小孩分別是幼兒園中班、大班、小學 諮詢過程中小朋友明明都坐得好好的 但只要其中一個小孩動一下 媽媽就很緊張的以為小孩要摔倒了、尿褲子了⋯各種尖叫⋯根本無法好好諮詢🤦🏻‍♀️ 問了飲食才發現 媽媽天天都來兩杯特大杯美式咖啡 以及甜點、炸物...各種能療癒心情的各種吃 其實 咖啡因、糖、加工食品都會讓人越吃越神經質喔! 👩🏻‍⚕️奉上 #穩定情緒 #營養素分配 一起來讓神經質OUT吧! #陽光維生素D 缺乏時會焦慮 肌肉無力 骨質疏鬆 建議可以多補充蕈菇類、雞蛋 也可以多去戶外走走、曬曬太陽 補充維生素D☀️沒有陽光的日子 就用吃的吧! #礦物質鈣 放鬆肌肉 舒緩壓力 建議補充牛奶、豆乾、豆皮、小魚乾、黑芝麻等 這些都是鈣質豐富的食物💪🏻 #礦物質鎂 鎂可以說是天然的神經安定劑 可以穩定神經 除此之外也能提升睡眠品質 平常多吃綠葉蔬菜、紫菜、堅果、燕麥、香蕉 就能補充足夠的礦物質鎂👍🏻 #色氨酸 製造快樂賀爾蒙血清素 改善大腦壓力 而牛奶、乳酪、香蕉中都有豐富的色氨酸 #維生素B群 維持神經系統運作 最重要的維生素 可以透過全穀類、肉類、深色蔬菜來補充 但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各種食物的原型均衡攝取👏🏻 #Omega-3脂肪酸 減緩憂鬱 延緩腦部退化 而深海魚 如鯖魚、秋刀魚、鮭魚、沙丁魚等 或是藻油、亞麻仁油中也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 其實壓太大不只會影響心情 身體也會被影響⋯ 所以「穩定情緒」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建議大家平時就可以補充這些穩定情緒的營養素清單 如果無法改善 也一定要尋求醫師或心理師的幫助👩🏻‍⚕️ 希望大家都能安穩的過完2021 2022繼續加油💪🏻 . . #神經質 #神經質媽媽 #營養懶人包 #營養師 #營養師媽媽營養師媽咪 #營養師日常 #營養師生活 #懶人包 #營養諮詢 #穩定神經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