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打炒房,房市卻愈打愈熱!央行不到1百天祭出兩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但房市量價仍持續成長。央行總裁楊金龍昨在立法院財委會答詢時表示,若房價還在上漲、房貸餘額繼續增加,不排除祭出第3波房市管制措施,考慮將自然人「第2戶」貸款成數降至5成以下。 政府打炒房多管齊下,除了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外,金管會也「專案金檢」,緊盯建築貸款過度集中的銀行,日前立法院三讀通過房地合一2.0。 不過,立委曾銘宗質疑,政府打炒房根本沒用,房價雖然有趨緩,但交易量月增45%,3月六都交易量高達2萬2576棟,創10年新高。 央行去年12月18日針對公司法人、自然人第3戶以及購地貸款、餘屋貸款4大類限制房貸成數後,3月19日又二度出手,將法人購屋貸款成數從6成下修至4成,自然人第3戶高價住宅降至4成等。 楊金龍說,若要檢討「打炒房」是否有成效,應該要看各部會措施的綜效,不能只靠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若房市量價再上去,狀況沒改善,央行不排除第3次出手。 至於是否會考慮針對自然人第2戶貸款成數限制在5成以下(央行過去曾對特定地區、第2戶推出選擇性信用管制)?楊金龍回應「應該可以納入考量」。 國民黨立委李貴敏建議法人或買4戶以上不給予貸款,楊金龍回應,從自由經濟的角度來看,不給貸款是很強的手段,似乎太過,降低成數是較好的方式,多戶貸款可再設限,但要慎重。
「暫緩囤房稅」議題讓各界吵得沸沸揚揚,財政部長蘇建榮曾指出,因考慮到囤房稅影響層面大,恐影響租屋市場傷及無辜,所以確定暫時不推動。而行政院也曾提及,若推動囤房稅「可能受房東轉嫁影響的承租戶達78萬戶」。 立法院25日針對房地合一、囤房稅修法召開公聽會,聚焦囤房稅推不推,正反意見分歧。支持立即改革囤房稅的學者認為,囤房稅要與房地合一稅同步推出,才能達到綜效;反對者則認為應審慎,租金轉嫁「一定會發生」,且是否確實能達到增加持有成本、逼迫囤房者釋出房屋,仍有待商榷。 屏東大學不動產經營學系副教授楊宗憲估算,就算囤房稅提高到10%,也不見得有效,依據有效稅率1%國際水準來看,囤房稅恐怕要調高到50%才有效。 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講座教授張金鶚、台北商業大學會計財稅研究所教授黃耀輝等認為,囤房稅應與房地合一2.0一起修正,才可使多屋者釋出空屋,房地合一稅2.0才能達到政策效果。 也有學者認為應審慎研議,楊宗憲以在台北市大安區屋齡30年的住宅大樓估算,依照大數據即時房價估算系統來看,該房總價為2461萬元,2020年房屋現值49.7萬元,按自住稅率1.2%計算,房屋稅僅5964元。 若是3戶以上,非自住最高稅率3.6%來計算,該屋的房屋稅一年也只有1.79萬元;就算將房屋稅率調高到10%,一年要繳的房屋稅也僅為4.97萬元。 「但是想想,擁有在大安區市價2000多萬元房屋的屋主,會因為房屋稅多幾萬元而出售嗎?」楊宗憲認為,且該房屋的地價稅僅2461元,在地價稅不調整、有效稅率國際水準1%計算,囤房稅至少要調高到50%才能發揮效果,應通盤檢討持有稅制,包含房屋稅、地價稅與其稅基一起討論。
為了抑制炒房亂象、落實居住正義,行政院祭出房地合一稅2.0,但各界期待的囤房稅,卻政策急轉彎,臨時喊卡!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怒批,行政院暫不推行囤房稅的說法,根本毫無邏輯,只是在恐嚇民眾。 王婉諭在臉書上發文提到,行政院日前解釋不推囤房稅的理由,其實大有問題!因為行政院日前以持有4房以上者為試算標準,推算出可能受影響的承租戶有78萬戶,認為可能會因此殃及無辜,王婉諭表示,「我就問一句,這78萬戶難道真的全部都出租了?如果沒有的話,那行政院為何要用毫無邏輯的數據來恐嚇民眾?」 此外,政院還提到,南韓推囤房稅之後造成租金上漲,會苦到租屋族。對此,王婉諭直言,「既然每次都要提南韓,我們就來看南韓漲幅到底是否真的這麼誇張!」 圖/翻攝自王婉諭臉書 她列出圖表呈現,從2017年之後南韓的租金漲幅,結果就是「遠比什麼都不做的台灣低非常多」,王婉諭痛批,用南韓狀況來作為不推囤房稅的理由,未免太牽強。 王婉諭強調,之所以堅持推動囤房稅,就是因為目前房屋的持有成本太低,導致目前嚴重的囤房情況,許多專家學者都已做過實證研究,證明囤房稅是健全房市關鍵的一步,透過提高囤房稅率刺激所有權人釋出房屋,讓房價可以平穩地停止上漲,進一步也讓房租不再上升。 王婉諭痛批,各界不斷提出質疑,但卻始終等不到行政院合理的解釋,甚至還把不推囤房稅的責任,全推給買不起房、付不出租金的年輕世代,她認為這真的不是負責任的做法,呼籲政院加速推動囤房稅的腳步,「我們的房市漲幅早已遠遠超過南韓,就別再用人家來當擋箭牌了。」
選在房市329檔期前,行政院拍版「房地合一稅2.0」,持有屋房、土地兩年內出售將課徵45%重稅,二至五年內出售,課徵稅率亦達35%,新制上路前,市場已開始湧現預售屋拋售逃命潮。不少人期待房價下跌,以便進場買屋,但代銷業者卻坦言「房價不可能回頭」。 中華民國代銷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謝坤成指出,房地合一稅2.0,對投資客確實會有很大影響。持有5年內的房子出售,獲利會被稅負吃掉很多,預料新制7月上路前,不少投資客利用空窗期脫手,會有一波脫手潮,以保持獲利。 謝坤成認為,再加上預售屋實價登錄上路,投資客也許可能從此就縮了,不過,若問房價會不會下跌,「我直接告訴你答案,房價不可能回頭」。 主要是這波房價上漲是因為營建成本上漲,本來只是缺工,現在還缺料,就算土地不用錢,建商直接拿去蓋,加上管銷、人員、稅金以及合理利潤,一坪也要賣到18萬才划得來,「房價根本沒得降」。
高房價引發民怨,政府打炒房,房地合一2.0版方案今天拍板定案,行政院確定通過,不過,「囤房稅」臨時喊卡。財政部長蘇建榮受訪時,親自說明「囤房稅」暫不推行的兩大主因後,引爆網友怒氣,在社群新聞下留言狂批「果然是選前居住正義,選後影響經濟」。 財政部長蘇建榮說明,不推囤房稅有兩個原因,第一避免傷及無辜,第二恐造成租金上漲。 蘇建榮表示,中南部常見因為繼承祖厝產生共同持份,貿然實施囤房稅,打擊面較大。另外韓國囤房稅上路,對年輕租屋者產生轉嫁效果,反而造成租金上漲,房價打不下來。 網友看到新聞後氣炸,痛斥「無能政府,限自購才算囤房」、「笑死!這就是居住正義啦」、「原因就是怕得罪財團啊」、「一堆官員自己手頭上房子囤最多,怎麼可能自己要去罰自己」,還有人大酸「不是民進黨執政就會推啦,現在不急」、「選民該睜大眼,2022很快又到了」。 行政部門顧慮,房東不會因為囤房稅上漲1至2%,就賣掉手中多餘房屋,反倒有可能直接調漲房租,所有的房地改革都不能讓屋主有機會直接轉嫁租屋者,所以無論出手輕重,都可能是增加房客租金。 許多租客也認同財政部觀點,留言說「有道理,漲了房東也反應給租客而已不是嗎?」、「感謝政府沒有因壓力硬推腦弱囤房稅,租屋族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