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缺水危機,高雄市政府4日舉辦「高雄市橋頭再生水廠興建移轉營運案」第2場招商說明會,預計5月底正式公告招商,延續4月18日第1場說明會的熱度,現場有超過40家的廠商與會,展現高度興趣。 營建署副主任於聖望表示,高雄市近年來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加上氣候變遷及環境永續發展也受到各界重視,如何提升與強化水資源運用效率與調度,是政府積極努力的方向。 高雄市府為穩定供應科技產業用水,已向營建署提出北高雄再生水計畫,預計在橋頭及楠梓2處推動第3、4座再生水廠,要讓再生水廠成為都市小水庫,待2廠全數完工後,每日再生水的供水量可達10萬噸,以供應橋頭科學園區與楠梓科技產業園區使用。 4日說明會吸引超過40家的營造商、工程顧問業及污水處理等相關廠商參加,於聖望進一步表示,南高雄已有鳳山及臨海2座再生水廠可供再生水給周邊園區使用,而橋頭再生水廠是北高雄首座再生水廠,預計2022年完成招商,2026年起每天可供應3萬噸由污水處理後的再生水提供楠梓產業園區高科技廠使用。(品觀點記者張雅雲/高雄報導)
本周國內風波不斷。全台5天內發生2次大停電,據報導總計影響戶數近1200萬戶;而疫情也大爆發,截至今(18)日,本土案例單周新增超過900例;中南部水情吃緊,許多民眾因「供五停二」身受無水之苦。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監測,短短3天內「缺水缺電缺疫苗」的聲量輾壓「看好了世界」,台灣民眾對於「電、水、疫」三情的不滿已超過抗疫的信心喊話,民進黨的網路好感度(P/N值)也達近半年內新低。公投未至,執政警訊卻已悄悄來到。 根據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監測,抗疫口號「看好了世界」的網路聲量,短短5天半被「缺水缺電缺疫苗」拉開一波近5倍的差距,前者聲量僅有19359則,後者卻高達110853則。15日單日新增150例,網友推特寫下「看好了世界,台灣人只示範一次,在兩周內解除三級」的團結抗疫口號,並獲得多名網紅轉發,宣示國內抗疫信心。 但如今疫情急轉直下,昨日本土暴增333例,台灣疫苗卻僅有30萬劑,無法負擔2300萬人的防疫需求;而「供五停二」自四月至今仍未有解方,經長王美花透露至少將觀察到5月底,水情吃緊;國內5天內2次大停電,疫情期間許多人居家工作,無電可用情況卻動輒2、3小時起跳。說明儘管對抗疫再有信心,最實際的疫苗仍短缺,且面臨缺水缺電等民生必需資源衝擊,民眾實在笑不出來,無怪乎「缺水缺電缺疫苗」的不滿聲量暴漲。 面臨天災人禍雙重夾擊,執政當局難辭其咎。透過QuickseeK發現,人民將多災多難的種種不滿指向民進黨,網路好感度(P/N值)遭逢近半年新低,僅有0.31。總統蔡英文臉書昨日被網友灌爆,紛紛批評「有政府暗眠摸」、「真的變成落後國家了」,17日限電竟是因為興達電廠負載過高,致水力發電無法支應,水電能源緊繃情況不僅國民黨團書記長鄭麗文怒轟台電「台中人缺水已經炸翻了」,批評民進黨「能源政策錯誤」,甚至連自家立委高嘉瑜都跳出來質疑「還有什麼藉口?當內湖人塑膠嗎?」 綜上所述,「看好了世界」被「缺水缺電缺疫苗」的聲量輾壓,顯示即使對抗疫再有信心,面臨災難的衝擊,民眾最在意的仍是面對問題,政府能夠提出什麼務實的政策幫助民眾解決。然實際情況卻是疫情爆發無疫苗可打,且缺水問題尚無解方,終點遙遙無期,而能源轉型階段,政府保證「不缺電」卻兩度停電,民眾的不滿其來有自,民進黨的執政警訊已昭然若揭,政府仍須加油,對台灣人民負責。 文章來源: i-Buzz網路口碑研究中心
高雄上周末起連日降雨,稍微緩解嚴峻水情。高雄市長陳其邁昨在臉書PO文分享穿西裝淋雨照,遭高市議員黃紹庭痛批作秀。陳其邁解釋,昨天剛好去美濃的餐廳證婚,所以穿西裝,準備搭車時看到下雨,大家都很開心,也希望大雨大雨一直下,都要下到集水區,來解決旱象。 陳其邁指出,高屏溪水源最主要是從荖濃溪、隘寮溪、旗山溪這3條主要河川匯集,感謝老天賜水,原來每天取水10萬噸,現在增加到15萬噸。 他表示,市府鑿井30口,昨晚第1口井已出水,每1口井有0.3萬噸水,總計有9萬噸供水;若不估算下雨量的話,自己新開發出來的水源,大概就有46萬噸。 陳其邁表示,這幾天川流量有增加,再加上梅雨過來,在中南部的水氣增加的話,預估也會大幅度增加水庫進水,但要完全解除旱象,還是必須等到7、8月颱風季節來。 圖/翻攝自黃紹庭臉書 昨陳其邁在臉書分享下雨及鑿井喜訊,其中他穿著西裝照淋雨,背景是稻田,引發討論。國民黨高市議員黃紹庭質疑,過去韓國瑜當市長下雨天參加愛河活動不撐傘,遭綠營嘲諷,如今「邁哥的溼身秀」卻被綠營集體吹捧,這種「噓韓問暖」式的雙重標準,令人噁心至極。 黃紹庭質疑,高雄人自4月初開始被迫飲用來自東港溪的養豬廢水,好不容易老天終於下雨了,既然雨水來了,請邁邁市長不要再讓高雄人喝養豬廢水了吧!
三月全台瘋媽祖!大甲鎮瀾宮媽祖今天深夜11時5分起駕,展開9天8夜遶境行程,因疫情趨緩,且不能出國,預估今年參與朝拜的信徒可能比往年增加,將達到60萬人次。 去年疫情嚴峻,大甲媽遶境延期舉辦,廟方更少見公開呼籲民眾在家看直播,不要到場參加,加上延期舉辦時間宣布匆促,去年遶境人數明顯減少。 今年疫情趨緩,警方預估今年遶境人數至少會恢復到往年,數以萬計的民眾群聚,對防疫也是一大考驗。因此這次遶境延續不躦轎腳、不開放香客大樓入住、不吃大鍋飯、入廟實名制、全程戴口罩等五大措施。 台中實施「供五停二」分區限水措施,分甲、乙區輪流供水,昨天、今天輪到乙區限水,大甲區(鐵路以東)劃為乙區,鎮瀾宮與大甲市區商圈則位於鐵路以西區域,雖無停水,但採減壓供水。 鎮瀾宮預估今天將湧入10萬人次恭迎媽祖起駕,大甲淨水場內2800噸的清水池已預先蓄滿水,供如廁沖水和洗手,廟方也呼籲香客節約用水。 大甲媽祖9天8夜遶境今晚11點05分起駕,途經台中、彰化、雲林及嘉義四縣市,共170間宮廟,全程約340公里,預估將吸引60萬人次共襄盛舉。
台灣西半部水荒嚴重,有消息指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為了徹底解決用水問題,已在四處找尋適當地點要設新廠,而號稱「沒有水庫卻從來不缺水」的宜蘭縣,成了台積電鎖定目標之一,據傳已派人到宜蘭縣政府洽談設廠。 不過宜蘭縣長林姿妙今受訪時稱,未獲台積電接洽,但歡迎高科技低污染產業到宜蘭設廠,一定會保護宜蘭的好山、好水、好環境。而縣府秘書長林茂盛也說,宜蘭土地多是農業區,台積電欲到宜蘭設廠,短期內取得大筆用地有一定難度。 雖然不少房仲業和民眾都引頸期盼台積電到宜蘭設廠,但也有人擔心,一旦用水量驚人的台積電到宜蘭設廠,「宜蘭不缺水」恐變成歷史名詞。此外,台積電廠房用電量也是極為可觀,若出現電力供應不足問題,也令人憂心會影響民生及其他企業用電。 據了解,台積電到宜蘭找廠房用地並不順利,畢竟台積電開出的條件比竹科宜蘭園區還要大,縣府難以在短時間內整合出一塊超過百公頃的土地,因此傳出桃園市龜山也是台積電積極找地的重點區域。 對於傳出台積電要前往宜蘭設廠,台積電表示,設廠地點選擇有諸多考量,公司以台灣作為主要基地,不排除任何可能性,並會與管理局合作評估適合半導體建廠的用地,目前尚無進一步擴廠的具體定案,一切以公司對外公告為主。
全台水庫拉警報!中南部水情亮紅燈,蓄水率跌破2成,統計去年6月迄今,新竹至嘉義水庫集水區累計降雨量為歷年最低。根據中央氣象局的春季氣候展望預測未來降雨量仍偏少,缺水狀況短期難以立即改善,現已進入抗旱關鍵時刻!特力屋提醒,生活節水可從家庭用水的2大源頭:廚房、浴廁做起,例如傳統馬桶加裝兩段式沖水配件,即可省下約50%用水量;或可依據家中環境條件挑選通過省水標章認證的商品,同時落實節約用水好習慣,才能真正雙管齊下,攜手度過旱象危機! 一、舊馬桶能加裝兩段式沖水配件 若是舊式馬桶建議加裝兩段式沖水配件,平均可省下近半用水量,特力屋提醒,加裝前可自行先檢測家中是否適合安裝,首先將馬桶水箱水量減半,丟入5∼6張揉成球狀的衛生紙團後沖水,若無法沖乾淨則代表水壓不足,建議調整水流量後再安裝。 ▲傳統馬桶加裝兩段式沖水配件,可省下約50%用水量,即裝即省超有感。(圖片提供/特力屋) 二、新馬桶可優先選用陶瓷材質、一體成形款 挑選省水商品除了認明標章還可考慮商品材質與功能,一體成形式的馬桶能減少漏水現象發生,而瓷漆可使表面不易附著髒污,只需小水量就能沖淨。 ▲特力屋washclean現代漩沖虹吸式單體馬桶-30cm。(圖片提供/特力屋) 三、選擇具備省水標章的水龍頭、蓮蓬頭 要選購有省水標章的商品,才是節水根本之道,相較傳統型水龍頭與蓮蓬頭,平均即可省下40%水量,此外,每天都要使用的廚用龍頭,也記得要認明省水標章,趁此機會幫居家空間升級,讓抗旱關鍵時刻滴水不漏、聰明省水! ▲每天都要使用的廚用龍頭,特別提醒要認明省水標章,才能選到最合用的省水商品。(圖片提供/特力屋) 四、裝設水龍頭省水閥 加裝省水閥是立即見效的好方法,民眾可運用螺絲起子拆下水龍頭原有起泡器,保留墊片後即可安裝,輕鬆按押就能控制流水量,滴滴不浪費。 ▲特力屋觸控式抗菌省水閥 ,最高省水量達45%,環保節能滴滴不浪費!(圖片提供/特力屋) 五、使用具空氣增壓功能的蓮蓬頭 運用單道出水增壓技術的蓮蓬頭,使氣孔導入大量空氣加快流速,讓水壓更強,讓使用者不因水流減少而有力道不足的問題,開啟小水量亦可營造舒適體驗。 ▲選購省水標章商品才是節水根本之道!相較傳統型水龍頭與蓮蓬頭平均即可省下40%水量。(圖片提供/特力屋) 圖片暨資料提供:特力屋 彙整編輯:Zoe 【延伸閱讀】 ※2021上半年最低房貸利率報你知! |幸福空間X品觀點 ※喚醒美好早晨!盤點「全台五大特色早餐住宿」 |幸福空間X品觀點 ※微波爐總有股味道嗎?只要5分鐘的無毒去味清潔法! |幸福空間X品觀點 ※米其林星級餐廳的沉浸式用餐體驗 宛如走進一場奇幻旅程 |幸福空間X品觀點
台灣旱象未解,經濟部長王美花拋出「科學園區可鑿井取水」,引發各界爭議。內政部前部長、台大土木系教授,同時也是水利工程專家李鴻源,今天作客品觀點節目「暐瀚觀點」,與資深媒體人黃暐瀚合體,尋找台灣的「水解方」。 李鴻源指出,竹科若缺水50%,一天的經濟損失就是30億元台幣,美國紐約時報的記者,最近約他進行專訪,就表達對台灣缺水荒的擔憂,一旦危及竹科半導體製程,不只納斯達克指數會震盪,全球經濟可能都會受到影響。 「鑿井取水」到底可不可行?李鴻源指出,中南部每年超抽20億噸地下水,已造成全台1800平方公里,面積大約是3到4個台北市的土地下陷,低於海平面,甚至影響高鐵行車安全。 李鴻源警告,鑿井取水不是不行,但台灣的土地能否承受?萬一造成地層下陷,是否危及科學園區精密的半導體製程?風險實在太高。 既然開源不行,只有想辦法節流,李鴻源提出建言,積極興建汙水暨再生水廠,推動汙水回收再利用,才是台灣的「水解方」。 完整影音內容,請鎖定今晚八點「暐瀚觀點」!
水情告急,為了避免影響科學園區產能,經濟部水利署預計本週前往新竹科學園區,與廠商以及竹科管理局共同討論鑿井作為備援方案的可行性與法源。 經濟部長王美花日前表示,科技廠商主動提出鑿井取水的建議,正評估可行性,引起網友熱議。竹科業界認為,現階段還是以水車買水為主,業界也不會冒著地層下陷的風險貿然鑿井,而且鑿井的水也不足以供應竹科所需。 今年遭遇近一甲子以來的最大乾旱,護國神山的竹科用水,都仰賴寶二水庫和規模較小的寶山水庫。上週六寶二水庫滿打滿算只降下30毫米的雨量,雖然不算多,但已是去年11月以來,最大的降雨量了。 在寶二水庫目前有效蓄水率只有1成2的情況下,經濟部研議開放竹科開始鑿井取水,立即引發熱烈討論,因為抽取地下水可能導致地層下陷,竹科的精密儀器勢必受影響。經濟部長王美花解釋,這是最不得已的做法,才會採取的措施。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指出,竹科每天用水量至少需20萬到30萬噸,水的需求不是鑿井可滿足的!在沒有完整評估下,鑿井的做法,真的是沒有辦法的最後一步。 李鴻源對缺水問題提出建言,認為做污水回收淨化是更經濟的方式。台灣污水處理廠一天報廢285萬噸的污水,約為1千萬人的用水量,如果將污水從2級提升到3級並有效利用,不但地方開拓財源,也可長久解決台灣缺水的問題。 據了解,台灣面臨罕見的旱災,除了祈雨和調度水源之外,似乎別無他法!度過這次危機,明年還是有枯水季,經濟部可以好好想想。水和電是竹科的命脈,拼經濟不是只有犧牲農民,現階段竹科還能買水,萬一沒水可買時,台灣的經濟將何去何從? 經濟部官員表示,水利署本週將前往竹科,與竹科管理局以及廠商共同商議鑿井作為備援方案的可行性與做法,也希望邀請新竹市政府加入會議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