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拉警報,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晚宣布,擴大桃醫防火牆,匡列對象初估可到5000人。消息一出,民眾對於年繳500元即可享有10萬元理賠額度,即將停售的「佛心防疫保單」詢問度再度飆高,今早已有民眾目擊,在北車附近的台產公司門口,人潮已經排了一大圈! 有民眾在PTT拍照並寫下「館前路上的台產服務據點,8點還沒到人潮就排到光南了!」據民眾附上的照片推估,人龍大約已經排了上百公尺。 圖/翻攝自PTT 台灣產險熱銷防疫保單將於25日下午5時停售,產險業務員表示,太多民眾想搶搭末班車,各銷售通路收件忙翻天,有些甚至自行喊停、不再受理,避免因量大、處理時間不足而衍生風險。 台灣產險公司一個月前推出法定傳染病防疫保單,投保規則簡單,若因法定傳染疾病,如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需居家隔離、集中隔離、隔離治療、居家檢疫或集中檢疫,依投保金額不同(最高新台幣500元),可領5萬或10萬補償金。 由於價格不貴,加上1月本土疫情升溫,原本只靠各銷售通路推銷、社群軟體口耳相傳,台產防疫保單就已大賣,登上新聞版面後,買氣更是火熱。 防疫保單暴紅也暴量,粗估10秒能賣出一份,甚至有保險代理人直接在路邊擺攤販售,生意還好得不得了,短短4個小時就有破百份保單上門。 產險業務員表示,投保的民眾,不少都是全家人一起保,上週五(22日)台產因難以負荷,宣布停售截止日後,變成民眾急著想保,投保詢問訊息、電話不斷湧入,台產今天才上班,但週末各銷售通路都忙翻天,急著製作要保書。 資深保經公司業務員說,從來沒看過這樣的銷售熱度,不少業務員反而是自己喊停,甚至直接在LINE名稱上加註「佛心防疫,不再受理」,擋掉詢問訊息,除非交情較好客戶拜託,否則不再收件,避免處理不完,或是今天大量案件一下湧入台產,可能有風險。 財經專家分析,這份保單超過風險胃納量,也怕有人保了卻故意去接觸高風險,反釀疫情破口,防疫神單緊急喊卡。 對防疫保單熱賣,金管會官員表示,民眾對此關注度很高,相信業者處理會更為謹慎,原則上,對外宣布哪個時間點停售,在此之前送進去的保單就應收件,並按規定核保,若有核保不過案件,也應詳細向客戶說明原因。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升溫,讓產險公司發行的「防疫保單」一夕爆紅,甚至還引發「團購」熱潮。從2020年3月開始到現在,9個月銷售件數達14萬8,745件、初年度保費收入達7,152萬元。 台灣產物保險近期推出的「防疫神單」,因不看職業、不分年齡、不問體況,年繳保費500元,不必確診,只要收到疾管署「隔離通知書」就可以理賠10萬元,搭上近期桃園疫情爆發後,一夕爆紅。 所謂防疫保單,就是被保險人被認定應接受居家隔離、集中隔離、隔離治療、居家檢疫或集中檢疫時,保險公司會定額給付「隔離或檢疫補償保險金」。台產去年底推出一張防疫保單,保費只要500元,收到隔離或檢疫通知書,「免確診」就可理賠10萬元,被視為「防疫神單」。 近期疫情升溫,造成該保單熱賣,也引起道德風險討論。外界擔心民眾花500元投保後,故意到桃園等高風險地區然後被隔離,藉以獲取10萬元理賠金,進而引發保單的道德風險。金管會對此持審慎立場,金管會主秘陳開元陳開元說,保險需避免犯罪、故意行為,不能用保單來獲利。 由於台產這張防疫保單太熱銷,21日一度傳出要停售。保險局副局長王麗惠指出,各家保險公司會考量風險胃納,去調整銷售策略,若保險公司覺得風險太大,可以自己宣布下架。她強調,每張保單銷售前都要做風險控管,照保險法、條款約定,若承保時風險已發生(如:染疫或被隔離)就不會啟動理賠。 王麗惠指出,該保單也有「除外條款」,像是「犯罪行為、故意行為」都不會理賠。還有「被保險人前往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發布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表屬第三級之地區」、「被保險人在本保險契約生效前已出境且於本保險契約生效後因入境中華民國致接受居家隔離、集中隔離、隔離治療、居家檢疫或集中檢疫者。」、「依中華民國各政府機關命令限制或禁止特定區域之不特定人外出之封鎖措施」等情況也都不會理賠。 根據金管會統計,2020年3月首張備查「防疫保單」至今,已有14家產險、推出32張防疫保單,共銷售14萬8745件、新契約保費收入7152萬元,包括住院和隔離補償等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