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肆虐,不僅原始株病毒還未消滅,病毒還不斷變異,許多國家都受到Delta病毒侵襲。全球指標性商業媒體《彭博》(Bloomberg News),去年起針對全球防疫韌性排名,每月底公布最新結果,最新一期排名出爐,曾經的防疫資優生台灣,從第5名跌到第44名。 台灣5月爆發本土疫情後,由全球前5名資優生退至15名,本月最新排名中,更慘摔至倒數第10,4項評分指標「疫苗接種率」、「封鎖嚴重性」、「航班飛行力」與「開放接種疫苗旅客的旅行路線」,皆拿到代表「不好」的橘紅色成績,「航班飛行力」更直接墊底。 《彭博》表示,疫苗大規模的接種,使全球部分地區開始取消戴口罩規定、放寬限制、解除邊境限制。過去控制病例和死亡,同時確保強大的醫療系統在過去是最重要的指標,但現在從本質上「回到病毒大流行前」的能力更加重要。 彭博以「世界終於重啟,最好和最壞的去處」為題,公布最新全球抗疫排行,提到,亞太部分國家先前防疫表現卓越,如今卻出現不同局面,例如新加坡、香港和澳洲仍實施嚴格的邊界管制,對於小規模病例爆發的零容忍態度,限縮了重開邊界的能力,排名因而大退步;台灣跌至倒數第10名,也是因為相同的理由,再加上疫苗接種率停滯、疫情再次爆發等因素,因此排名更加落後。 倒數10名中,包括台灣在內,就有7個來自亞太。中國大陸排名第8,南韓第10,新加坡13、日本23、香港30。第一名美國得分76,台灣52.1。 圖/翻攝自高虹安臉書 民眾黨立委高虹安分析,所謂44名,就是全部53個國家中,成了倒數10名,落後伊拉克、奈及利亞、越南、泰國、巴西、伊朗及南非等國。 她認為,在這份研究中,台灣上下10名(33-53名)的國家中,台灣是人類發展指數分數最高的(0.91),全民健康照護覆蓋的分數也是最高的(79),但防疫表現卻差強人意,政府能不深自反省嗎?呼籲政府應思考加強境外防堵與檢測相關作為、檢討境內疫調SOP,最重要的,加大疫苗採購力道、超前部署二代疫苗,才能更好地守護全體國人,一起度過嚴峻的疫情難關。」
台灣的新冠本土病例大爆發,全國升至三級警戒,在國際間的防疫模範生形象岌岌可危。外媒彭博報導指出,台灣這波疫情暴露除了邊境防堵,什麼防線都沒有,不僅檢測少,又沒有篩檢無症狀感染的機制,疫苗施打率也接近零,病毒只要突破邊境,就形成防疫破口。 彭博報導,台灣被譽為全世界抗疫最成功的例子,對防疫成就的自滿,侵蝕了台灣的防線,疫情彷彿只發生在外面的世界,才會在4月15日做出航空公司機組員隔離期縮短至3天的決定,導致染疫機師把傳染力更強的英國變種病毒傳播出去,經由萬華茶藝館群組加速傳播。 而且為了不想暴露自己與茶藝館的關聯,大部分的人疫調配合度都不高,導致追蹤感染源更加困難,台灣想要抑止這波本土疫情,可能還要等上一段時間。 彭博19日以「自滿讓新冠病毒侵蝕台灣唯一防線」(Complacency Let Covid Erode Taiwan’s Only Line of Defense)為題,點出台灣在這波疫情中最大的問題,是篩檢率過低,與鄰近國家相比,台灣截至16日,每1000人中只進行了約0.8次檢測,而提高檢測量是了解病毒傳播的重要途徑。 至於台灣的另一個問題,報導提到是疫苗接種率過低。截至17日為止,台灣約2350萬人口中,僅有0.9%接種了首劑新冠疫苗,比起其他疫情已明顯獲得控制的國家,如中國的14.5%、英國的30%、美國的1/3,顯然還不充足。 不過這可能也與疫苗的供應有關,目前台灣僅有約31.5萬劑的AZ疫苗,另有40萬劑在19日晚間抵達,其餘疫苗則還須等到6月底才有可能抵台。
台灣253天本土零確診紀錄,因紐西蘭機師而破功,引起國際關注,《彭博》(Bloomberg)隨即以「全世界最長的無感染紀錄,隨著台灣新案例的出現而終結」為標題報導,《時代雜誌》(TIME)也轉發該文。 過去8個多月台灣本土零確診紀錄,獲彭博認證為全球第2佳抗疫表現,僅次於紐西蘭,卻在昨天(22日)驚現破口,不僅反映新一波疫情嚴峻,更引起國際高度關注。彭博、《華盛頓郵報》皆以「全球最長的零病毒傳播紀錄終止」為題,報導台灣時隔253天後出現首宗本土病例。《華郵》指,台灣作為防堵疫情最成功一員,如今因機師不守防疫規則而出現4月以來首宗本土病例。彭博更稱,台灣的案例提醒全球,新冠肺炎病毒實在狡猾,就算是防疫最成功地方也可能破功。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紐約時報》及《華爾街日報》也報導台疫情變化,《紐時》形容台灣在全球大流行期間,成功避免大規模封城,但「疫情再起卻使台灣陷入不尋常焦慮」。CNN指,除台灣外,泰、港、韓、日等地也爆發新一波疫情;《華郵》認為情況顯示,儘管當局藉嚴密隔離與追蹤管控,但疫情仍可輕易再起。 另一方面,作為全球抗疫模範生,台灣也收到了來自美國加州的呼喚,美國疫情嚴峻,加州近來確診病例雙倍成長,極缺醫護人員。根據美聯社報導,加州官員正緊急向台灣及澳洲等地尋求醫護人員協助。 根據官方數字,加州周一(12/21)染疫住院人數已逾1.7萬人,是今年7月的雙倍。加州政府推估,明年1月底之前的住院病患恐達近10萬人。在目前住院病患中有3600多人入住加護病房,即將耗盡加州所有加護病床。 在重症病患激增下,加州急需3千名臨時醫護人員。加州官員表示,正向台灣及澳洲等國尋求人力支援,尤其是受過重症照護的護理人員。
昔日中國富二代揮金如土炫富的行為,近日似乎收斂許多,根據彭博報導,在中國的富二代的共識是低調為上。 現年32歲的北京奇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FANTASY ENTERTAINMENT)創辦人Tu Haoran接受《彭博》訪問時說:「當我們目睹朋友的家人被抓起來關進牢裡後,我們明白了該如何守規矩。從2006年以來,我身邊有太多例子。現在人人都曉得要低調。你有錢不需要讓全世界都知道。那樣高調行事有何用處?」 以馬雲為首的中國超級富豪們的危機感似乎愈來愈強烈。中國雖在10年之間發展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但中國社會不平等程度也位居全球最嚴重的行列,新冠疫情爆發只讓情況變得更糟。 在10月中共五中全會上討論未來經濟規劃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列席官員表示,中國的發展依然「不平衡不充分」,稱應以「共同富裕」作為2049年中共建政100周年前的終極目標。 習近平發言所展現出的態度,和19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領導人鄧小平「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立場相比已有所轉變。倫敦諮詢機構Enodo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Diana Choyleva說,在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已不再處於追趕模式」,「在有人仍處於貧窮或愈來愈窮的同時,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或變得愈來愈富有已不再能夠被接受。」 這造成了中國富豪菁英階層子女----所謂的「富二代」----眼下面臨的問題。他們的父母在中國經濟起飛階段,因率先跨足海外市場、投身新興產業或建立龐大股票與不動產投資部位而積纂下巨額財富。在中國改革開放浪潮中,所有人都變得更有錢,而這些人屬於領先群體。 「80後」指中國1980到1989年出生的世代,為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第1代,且因適逢中國推出計劃生育政策,成了獨生子女的代名詞。 但對絕大多數並非銜著金湯匙出生的中國人來說,想要在社會階層中向上流動變得愈來愈困難。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2018年出版的1份報告指出,出收於收入為中國社會最低10%家庭的人口,需花費7代人才有望爬升到平均收入水準,也就是窮人想突破自身階級得花上約150年,比南韓需花5代人時間、日本需4代人都更久。 然而中國許多年輕的「富二代」深知,招惹共產黨是失去一切最快的方式,惹上政府可能使自己被關進監獄,或像因涉嫌逃稅的女星范冰冰一樣「被消失」達數月。不過,他們也不認為政府有意奪走他們手中的財富,許多人提到習近平最近演講時常談到企業家對推動經濟成長的價值。 媒體業1位億萬富豪的兒子Wang最近在上海接受《彭博》訪問時說:「我的立場就是跟隨政府的領導走----我們的命運與此並進。」 「在中國,『仇富』的歷史悠久,自從文化大革命以來就如此。對我和我的朋友圈來說,我們這一代的共通點之一是想要創造屬於自己的財富,而非擔憂我們父輩的財富被奪走。」 Wang的父親希望他保持不受外界關注。他父親名下所有公司都與不曾提及這位年輕人的姓名,這對父子也十分小心地避免在網路上暴露兩人的關係。Wang透露,父親給他的零用錢很「有限」,也不讓他使用信用卡,以防他亂花錢惹來注意。
根據《彭博》報導,在世界各國的領袖之中,很難找到有誰比蔡英文總統在2020年運勢更順遂的人,《彭博》分析蔡英文總統,一月的時候以817萬票壓倒性勝利,並且順利連任,帶領台灣繳出全球名列前茅的防疫成績,這有利於經濟復甦同時也讓台股屢創新高。另外,在兩岸間面臨中國的戰爭威脅,蔡英文總統不畏中國文攻武嚇,力推台灣與美國關係並加強經貿合作。 隨著台美關係不斷加溫,從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到國務院次卿克拉克接連訪台,這讓中國玻璃心碎滿地,對此,環球時報更在上周六(19日)推文威脅,台美關係越趨緊密,顯然是在玩火。如果蔡英文有任何違反中國反分裂法的行為,將引爆戰爭,並且蔡英文將會被「消滅」。 針對中國不斷武力進逼,蔡英文政府正積極採取舉措,強化與美經貿關係,希望能提供美國決策者更多誘因,在中國武力犯台時出兵救援。 總統府發言人Kolas Yotaka告訴彭博資訊:「如果降低對中國的經濟倚賴,它就不能政治勒索我們。與其他國家建立更緊密的經濟關係,我們將能透過繁榮共享來維護區域和平。」 台灣經濟目前對中國大陸出口的依存度很高。根據經濟部,今年上半年,台灣對大陸出口占總出口額的42.3%,同期間,對美出口僅占1.5%。今年前8個月,台資赴陸投資較一年前增加50%,總額達到39億美元。 但蔡英文的政府呼籲台商鮭魚返鄉,將供應鏈遷出中國,搬到台灣或東南亞。她在8月也取消美豬和美牛的部分進口禁令,以利雙邊貿易談判。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已與美國次卿克拉克進行前期經貿對談。不過,任何正式會談都將由協商出第一階段美中貿易協議的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領軍。 根據諮詢機構Bower Group Asia資深主任馬翊庭,台灣是否列入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優先名單還不明朗,但簽署任何貿易協議都有助於台灣走出外交孤立。她說,雙邊貿易協議「將進一步讓台灣安全受益,因為能對其他想與台灣有類似安排的國家提供動力和政治掩護」。 小編內心話:《彭博》將蔡英文總統評價為2020全球運勢最順遂的領袖,正代表著蔡英文總統不管在面對中國的恫嚇、新冠病毒的威脅、甚至開創台灣國際經貿皆是朝向對台灣有利的方向發展,所以我們國人要團結一致,讓蔡英文總統能帶領的我們創造更好的「台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