櫃姐、外送員、拉肚子⋯今起擴大新冠篩檢 入境仍不普篩?陳時中:風險更大|疫情|品觀點新聞

分享:

櫃姐、外送員、拉肚子⋯今起擴大新冠篩檢 入境仍不普篩?陳時中:風險更大|疫情|品觀點新聞

2020/08/20 10:20:18文/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昨天(19日)修訂「COVID-19社區監測通報採檢及個案處理流程」採檢條件,除了將不明原因腹瀉列入採檢條件,更進一步列入只要發病前14天曾和來自國外人士密切接觸,屬交通站場、運輸工具、商場、百貨、餐廳或 娛樂場所等場所,以及從事食品外送、防疫旅館等第一線服務人員,都能進行採檢。


今起擴大新冠肺炎篩檢,「不明原因腹瀉」和「發病前14日內曾與來自國外無發燒/呼吸道症狀人士密切接觸、或本身為具較高職業暴露風險者」都納入採檢條件。(照片來源:中央社)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鑑於目前國內每日通報採檢數偏低,為強化新冠肺炎疫情監測,有效掌握可能感染個案、阻斷社區傳播,再次諮詢專家修訂「社區監測通報採檢及個案處理流程」採檢條件,將「不明原因腹瀉」和「發病前14日內曾與來自國外無發燒/呼吸道症狀人士密切接觸、或本身為具較高職業暴露風險者」納入採檢條件。

「較高職業暴露風險族群」,包含需要近距離頻繁接觸不特定對象之人員或可能感染但尚無症狀的人員,如交通站場、運輸工具、商場、百貨公司、餐廳、 娛樂場所等人潮較密集之場所或從事食品外送、防疫旅館等第一線服務人員。

如果是進出高風險場所的工作人員,例如醫療照護工作人員、承攬商勞工、派遣勞工、清潔人員、傳送人員等。醫療照護工作人員,則依「醫療照護工作人員COVID-19擴大採檢及個案處理流程」辦理。

指揮中心莊人祥表示,這次多將不明原因腹瀉納入採檢條件,且曾與國外人士接觸或高職業暴露風險者,雖不符合通報定義,如醫師判斷懷疑,就可以進行檢測。

這次修訂是在上週專家會議討論出的結果,目前一天採檢量平均200件,但國內檢驗量能可達7400件,且這次納入對象都是有接觸不特定對象,擴大採檢可避免可能病例傳播出去的風險,及早找出可能被感染者。

但面對外界疾呼、中央應全面入境篩檢,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還是回應,入境普篩只能驗出後2日發病的人,若檢驗結果為陰性,「還會有人願意檢疫14天嗎?」這樣恐對社會造成更大風險。

陳時中以圖表說明,台灣381例境外移入個案中,有170人在入境當天出現症狀,經篩檢後確診,比例近5成,若實施入境普篩,只能驗出後2日發病的人,只能再增加約15%的患者,還是不能找到全部的人。

陳時中表示,入境普篩確實能讓風險降低,但如果大家檢驗陰性,就會認為自己很安全,那還會有人願意關14天嗎?且入境普篩仍有 35%的風險,對社會反而有更大影響。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以圖表解釋,若採取入境普篩,恐怕會對社會造成更大風險。(照片來源:防疫指揮中心)

國內已有100多天沒有新增本土病例,但「台灣輸出病毒」確定個案卻持續增加,截至昨天(19日)累積為6例。

從6月起,日本女大生確診,7月返泰移工確診,8月日籍工程師、馬來西亞歸國者,加上越南移工及上海返國確診者,還有昨天(19日)寮國籍學生。外界質疑,自台灣出境、國外測出陽性個案為何愈來愈多?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質疑是否出現偽陽性。


「台灣輸出病毒」確定個案持續增加,已累積為6例,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質疑是否出現偽陽性。(照片來源:疫情指揮中心)

18日有1例40多歲越南移工自台灣返國,入境後於居家檢疫期間篩檢結果為陽性,不過昨天(19日)傍晚指揮中心收到越南通知,該個案應是被從日本返回越南、一同居家檢疫的2名確診個案所感染,因此「台灣輸出病毒」確定個案為6例。

至於上海個案,指揮中心尚未取得陸方回覆,但已接獲該名個案在台友人主動聯繫,初步掌握個案相關資訊,指揮中心及地方衛生單位啟動國內疫情調查與接觸者匡列等防治工作。

寮國籍確診個案為30多歲男性,今年5月15日來台、在北部就學,8月10日在台自費採檢,結果陰性,隔日出境到韓國等待轉機,12日入境寮國,檢驗結果為陽性。個案在台期間多在學校周邊活動,至今無不適症狀,已掌握8名接觸者。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