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恐慌症」 到底是身體生病還是「心理生病」?

分享:

新冠疫情「恐慌症」 到底是身體生病還是「心理生病」?

2020/04/08 16:23:29文/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國內確診案例不斷增加,媒體天天報導疫情新聞,民眾除了擔心自己可能染疫,出現一點咳嗽頭痛等感冒症狀就緊張不已,甚至還有人因此有失眠、易生氣、缺乏耐心、吸不到氣、心悸、冒汗、手腳麻木等恐慌症狀。

臨床最近除了家醫及耳鼻喉科求診人數增加,身心科也多了許多恐慌的民眾,衛福部朴子醫院身心科醫師張凱棠因此建議,不要反覆大量查看疫情新聞,尤其對於未查證的資訊更應小心看待,有需要時再查詢疾病管制署或衛福部官方網站相關資訊,獲得正確資訊。 

張凱棠也提供簡單的紓壓方式,就是利用「腹式呼吸法」減緩焦慮症狀。腹式呼吸法主要是以緩慢且深長的呼吸方式,調節自律神經系統,達到放鬆效果,將注意力從壓力環境轉移開,專注自己呼吸,這種呼吸法可幫助減輕焦慮不安的情緒。

對居家隔離或檢疫民眾,張凱棠建議替自己計畫時間表,保持規律生活,做平時沒機會做的事,如看書、看電影、整理家居環境,不要因為隔離中斷社交生活,可利用電話、通訊軟體與親友聯絡,規律生活、親友支持,保持愉快心情,度過隔離期間。

【品觀點邀請您 連署支持台灣加入世衛組織?請點此進入】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