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來「重大斷橋」懶人包 奪命關鍵是……

分享:

30年來「重大斷橋」懶人包 奪命關鍵是……

2019/10/03 05:14:08文/

南方澳跨港大橋1日驚傳坍塌,造成重大傷亡,被質疑完工以來從未進行檢測,以致斷裂釀成悲劇。回顧台灣30年來發生的重大斷橋事件,原因雖不一而足,但最大殺手幾乎都是,「因豪雨導致湍急水流強力沖刷橋墩基座」。要如何記取歷史慘痛教訓,防患未然,絕對是政府必須正視的課題。

高雄科技大學土木系教授沈茂松指出,跨港大橋事件應追查「維養單位有否3到5年就定期抽換接頭」。台灣橋粱的壽命設計大多在50年,但平均用20、30年就差不多了。他研判,跨港大橋已經用了20年,在海邊易遭鹽分腐蝕,加上過度使用,未限制車輛重量,顯已超過疲勞限度。而且從斷橋畫面上可研判,連接橋面版和鋼索的接頭「應該早就全爛了」。沈茂松也表示,現行橋梁檢測多用目視,卻無法測試腐蝕強度和負重度,其餘老舊橋梁安全令人堪憂。

檢視過去30年的重大斷橋事件的原因,其中,1958年完工的中興橋,在當時號稱是遠東最長的預力混凝土大橋,風光一時。但完工次年,就發現工程發包、議價手續、涉及舞弊、偷工減料等問題。1986年悲劇發生,橋墩及橋面一同塌陷,造成6名路過的騎士墜河受傷。據結構專家表示,依中興橋塌陷情況看來,和橋基樁被淘空不無關聯。

2000年8月,聯通高雄與屏東的高屏大橋,在碧利斯颱風過後也突然斷裂,16輛汽車斜在傾斜的斷橋上;一名機車騎士幸運抱住橋面一處支柱,千鈞一髮之際保住一命,但仍有22人輕重傷。最令人憤怒的是,高屏大橋斷裂的4年前,就已被列為「危橋」,卻仍任由大量人車來往,事發後被批評是故意陷人民於險境!

2001年7月,聯絡台中市東區與台中縣太平市的東門橋,在桃芝颱風侵襲時導致橋面單向斷裂20公尺,造成人車落水慘劇,奪走一對母子性命。事後專家勘查,發現橋下旱溪溪床上的「固床工」有下陷情形,公部門卻未能事先警覺補救,因而造成憾事。

2008年9月,辛克勒颱風來襲,台中縣后豐大橋不敵風雨,橋墩傾斜橋面斷裂,多部路過車輛掉落湍急的大甲溪中,造成6人喪命。后豐大橋在斷裂前也已列為危橋2年,公共工程龜速的改建速度,造成付出慘痛人命的代價。

工程發包弊端難防,若又疏於定期勘查保養,總是未能事先預防,在如此惡性循環下,終將釀成不停歇的悲劇。每一次重大工程事件,事後再來歸責是天災抑或是人禍,都已挽不回無辜逝去的生命。所謂「前車之鑑,引以為戒」,前車已覆矣,後戒在何處?天災難預防,但人禍可避免。每一個環節、相關人員若能事事盡責、按部就班,該保養就定期保養,攸關人身安危的部分,該修護就盡快修護,應該能先減低部分傷害發生。何況是已判定為「危橋、危樓」的工程建築,都有「危」字了,是不是更應當用最速件辦理?至少先做好補強工作,或預防性的暫停通行使用。而在台灣,到底還有多少「危」字輩的建築尚未處理或潛藏未被發現,相關單位,該動起來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