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拍板敲定重申2019完成RCEP決心 「被邊緣化的台灣」該怎麼走?

分享:

東協拍板敲定重申2019完成RCEP決心 「被邊緣化的台灣」該怎麼走?

2019/09/19 09:17:54文/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部長級會議已於9月10日落幕,東協10國和6個貿易夥伴國同意,將進一步在越南峴港完成首長級談判,最快明年可以簽署。而這次6個貿易夥伴國,台灣又不在其中,對於台灣屢次「被集體孤立與邊緣化」,在經濟層面上已經面臨不可避免的劇烈衝擊及險峻考驗。

據了解,RCEP為開放、透明、包容、無歧視的自由貿易協定,目標將關稅降到最低點,甚至零關稅,且面對反對保護主義和反全球化的民粹趨勢。專家估計,待RCEP簽署完畢,其經濟規模將占全球年生產總值32%,約為27兆美元。

那麼問題來了,台灣既沒有在先前的「東協10+3」,未來也不會在「東協10+6」之中。日後,台灣製造的產品若要外銷到東南亞、東亞、日韓、中國、澳洲等地,關稅就會相對高,因此,在整體企業成本墊高的劣勢中,台灣幾乎毫無優勢可言。再加上台灣與韓國的科技產品同值性又很高,一旦無法取得價格優勢,根本沒有競爭力。

除此之外,越南、泰國與馬來西亞等開發中國家正不斷進步,若再加上取得關稅優勢,要追平甚至超越台灣,就只是時間問題。直接借鏡中美貿易戰就能看出,關稅增加,將導致貨品進出口受到更多阻隔,因此中美雙方經濟都受到負面影響。

台灣企業一旦被「關稅」絆腳,科技與製造業出走潮勢必再起,技術人才跟著外流,失業率也會增加,整體形成惡性循環。而競爭力下降,只剩下滿街大量的服務業,像是餐飲、服飾店等,都是低資本、低技術產業。但台灣只靠2300萬人的內部供銷市場,根本無以為繼。

想靠觀光發大財?同樣的問題,關稅之重,使得來台觀光客旅遊成本也增加,誘因不足,誰還來呢?而小英的「新南向政策」補助東南亞觀光客來台,雖似有成效,但這也是先砸了我們納稅人的血汗錢,提供補助才換得的「好看數字」。根據觀光局9月份公布的「2018年 來台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分析,「新南向18國」的在台消費力,遠落後台灣鄰近的日本、大陸、香港、澳門、韓國。換句話說,發出去的補助費,實質回收成效,應該有很大的檢討空間。

想要再找回台灣奇蹟,有競爭力不被世界淘汰,台灣必須將市場擴大,而台灣是一個以外貿出口為主的國家,首要目標必定是要降低貿易屏障,不能再被「孤立邊緣」,或是被「經濟鎖國」。明年起,可預見台灣經濟將更為艱難,企業也會更艱困。但這些你我切身相關的訊息,卻被淹沒在2020總統選舉的藍綠惡鬥新聞中,還有在FB、ÍG上「吃喝玩樂」打卡的「小確幸」中。滑不到、看不見、不表示可以不必面對。尤其台灣面對中國與外交問題始終敏感而無解答,在執政黨的「意識形態操作」讓兩岸關係日漸惡化。經濟不見起色,外交不見突破,又吸引不了觀光客,惡性循環之下,年輕一代若再不覺醒,台灣恐將因各種的「內憂外患」,而被逼成「又小又窮」的「鬼島」。

 

【品觀點小辭典】
◎東協10國 (ASEAN)
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後來增加汶萊、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共十個國家。

◎東協10+3 (ASEAN+3)
東協與中國、日本、韓國,四個經濟體,共同簽署一個自由貿易協定「東亞自由貿易協定」。

◎東協 10+6 (ASEAN+6)
東協與中國、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和印度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