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觀點|會使用暴力的人不是一時衝動!專家教如何「離開施暴者」|身心靈

分享:

品觀點|會使用暴力的人不是一時衝動!專家教如何「離開施暴者」|身心靈

2021/12/02 12:00:00文/專業催眠訓練導師卞子康博士

這幾天立委高嘉瑜的家暴事件引起了許多社會的關注,也再一次提醒社會對於身邊家暴的事件不要輕忽,如不幸遇到了一定要面對及處理。

事實上,台灣在過去這二年,家暴事件的比例上升了近8成,依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前二年通報的家暴件數約10萬件,但是在去年家暴事件竟然高達18萬件,而未通報的比例相信遠超過此數,這些家暴通常指的是家人、另一半、或自己很親的人,多數會透過身體上的傷害、或精神虐待、甚至性虐待來侵害對方。

在過去數千名身心靈學員教學的經驗中,只要是帶團體課程,每一班都會有好幾位曾經受過家暴的學員,並且因為過往的暴力事件,一直無法放下,影響到現在的生活,又或是造成內在深處的創傷,曾遭受親人或親近的人暴力對待的比例幾乎到達2~3成。

可是為什麼我們都知道要保護自己,但仍然有人會繼續的接受暴力的對待呢?

其實許多會使用暴力的人,平常都是好好的,大多有好的一面,甚至於有些施暴者,事後還會懺悔、用各種方式示好,某些受害人因為心軟就原諒了對方,又或是害怕施暴方受傷再度接受了對方。重要的是,許多受害人遭遇了暴力事件,卻還沒查覺到事態的嚴重,以為還有機會可以修正。

也有些施暴者,會威脅傷害自己,或傷害對方家人的方式,來逼迫受害人就範,有些受害人因為害怕,而假裝沒事,盡量地看對方好的那面,說服自己沒關係。

要知道,會使用暴力的人,並不是一時的衝動,那是一種循環的行為模式,也就是說,施暴人的本能反應是,當遇到事件的時候,會使用極端的方式來處理,目的是控制,往往這樣的人在成長過程中,曾經有過暴力相關的經驗,或曾經目睹過家暴,這些反應是透過學習而來的,而有過一次暴力事件再發生的比例,是非常高的,你能接受第二次嗎?經驗告訴你,有一次通常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你何時可以認清真相呢?

其實無論你怎樣研究對方都無濟於事,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底線是什麼呢?

你是否有為自己設立一個不要被傷害的底線呢?許多人無法設定底線有許多的原因,包括如害怕破壞關係、怕傷害人、害怕失去、看小自己、自我價值認定低等,但更重要的是,你是否會不顧一切的守護自己的底線呢?你何時要把自己看得更加重要?何時能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在意自己的感受?

守住底線,另一種說法是站穩立場,是需要經常練習的,比方說自己不喜歡的能夠懂得說不,不迎合他人的喜好,認真的在意並表達自己的需求,直到對方收到為止,這些可以從平日的生活開始鍛鍊起,小到吃飯能按照自己喜歡的選擇,不迎合他人,懂得拒絕借錢、拒絕推銷、不滿意可以勇於表達,甚至可以拒絕長官晚上吃飯的邀請等等,曾有過研究,懂得拒絕他人的人,通常能夠獲得大多數人的尊重,所以別再做老好人,你就能獲得更多的尊重與自我肯定喔!

文章授權自【卞博士 -專業催眠訓練導師

卞子康博士介紹: 子康老師是一名專業的催眠師訓練導師,訓練了無數的催眠師,子康老師結合了心理學與科學,利用催眠輔助身心科醫生,幫助了許多朋友走出情緒的困境,也幫助了許多人更正面的思維,活得更自在、自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