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觀點|壞人可能是因為有悲慘的過去...魷魚遊戲反派男女主角的心理分析|健康

分享:

品觀點|壞人可能是因為有悲慘的過去...魷魚遊戲反派男女主角的心理分析|健康

2021/10/13 00:00:00文/專業催眠訓練導師卞子康博士

在韓劇魷魚遊戲當中,另外很吸引人注意的是反派的男主角,以及反派女主角韓美女的角色.男生的自私、殘酷令人恐懼與厭惡,女生的自大、牆頭草、不惜代價要贏的樣子也同樣令人討厭,現實生活中是否你也有遇到類似的人呢?

(以下有雷請斟酌閱讀)

首先先看一下反派女主角,她很習慣用交換、討好、哀求等各種手段,讓他所得到的東西不會失去,留意一下,我說的不是得到東西,是不讓東西失去,也就是說,表面上參加這場遊戲她想要獲得金錢,但事實上她已經習慣了生活中的“求存”,在她原本的世界中,經常無法擁有一些東西,於是她會用盡一切的辦法,只是為了讓好不容易得到的東西不會失去,但往往都令她失望,於是她必須學會儘速的轉換到更有力量的地方求得生存,她心中其實不太相信她能獲勝,雖然她的大腦很希望獲勝,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最後是緊抓著反派男主角一起往前跳下結束生命,包括到最後一刻她都還想要緊緊抓著。

但其實她想抓住更多的是內在的自尊及被人看得起.在心理學上來看,這樣的現象有可能是因為小時候有許多常到手的東西就會不見的經驗,比方說妹妹的出生搶了媽媽對她的愛、心愛的鉛筆盒被同學偷走等等,造成她內在的匱乏與缺乏愛,她在人際關係上容易有重複的悲劇,經常得到後再失去,這種現象稱為受虐傾向(Masochism),並非喜歡被虐待,而是透過失去及被殘酷對待中,來表達或抵抗對於可能是父母的痛恨與無法得到的愛。

反派男主角是一個典型的控制者,他已經習慣了使用暴力、掠奪、控制的方式來獲得他無法拿到的東西,他與韓美女不同的地方是,他不是害怕失去,他害怕的是無法得到,或許他成長在同樣暴力的家庭中,心理學上說這種複製的現象是將某個人的特質內射(Introjection)成為自己的個性,也是一種將侵犯者變成自己的心理狀態(Identification with the aggressor),比方說學習來自於同樣暴力的父親,又或者是相反的由於父親很軟弱,無法得到完整的家庭,導致母親離開,這種痛恨的感受,讓自己成為一個使用暴力取得的人,去取得他無法有的東西.

其實每個惡人或討厭的人背後或許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也都有其可憐之處,這種理解,可以讓我們多一份同理心,同理不等同是原諒、或是代表允許對方的行為,其實更多的是讓自己放下,不會因為這些人的所作所為而困擾著自己.如果身邊一直有些讓你生氣的人,先放過你自己,因為生氣的是你不是他,你的生氣,是因為他的行為,如果你能看穿他背後的經歷與心路歷程,或許這個人對你的困擾就少了一些,你也多了更多的自在。

文章授權自【卞博士 -專業催眠訓練導師 】

卞子康博士介紹: 子康老師是一名專業的催眠師訓練導師,訓練了無數的催眠師,子康老師結合了心理學與科學,利用催眠輔助身心科醫生,幫助了許多朋友走出情緒的困境,也幫助了許多人更正面的思維,活得更自在、自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