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觀點│英美即使疫苗過剩 兒童也極少接種│疫情

分享:

品觀點│英美即使疫苗過剩 兒童也極少接種│疫情

2021/09/13 15:22:54文/資深記者 宋秉忠

指揮中心日前宣布,第一優先為12至17歲學生施打BNT,18至22歲的年輕人為第二優先;而且,9月14日10時起,開放12至17歲學生登記BNT。 

這次突襲式地調整由老而少的施打順序,遭到多位醫界人士批評是「錯誤政策」,這是因為台灣疫苗缺乏,原本優先施打的高危長者恐怕更難打到第二劑;即使是疫苗充足的英國和美國,對於替18歲以下兒童(世衛組織定義),也是考慮再三,並未全面展開。 

首先,兒童感染新冠肺炎的比例比成年人低多了。7月19日,英國疫苗顧問建議推遲對大多數16歲以下的年輕人接種疫苗,理由是該年齡段嚴重疾病的發病率非常低。英國目前只為少數罕見疾病的兒童或是跟容易染疫成年人一起生活的兒童接種。

5月份,在《柳葉刀》上發表一項針對七國的研究估計,在大流行期間,每100萬名兒童中,死於新冠的兒童不到2名。 

更值得家長注意的是,由於兒童接受疫苗人體實驗必須先得到家長同意,因此,所有目前通用的疫苗都沒有16歲以下的臨床實驗數據。仔細察看疫苗的使用說明書,你會看到:「BNT適用年齡16歳以上」、「AZ適用年齡18歲以上」、「Moderna適用年齡18歲以上」。指揮中心替16歲以下兒童接種BNT,是要另外給緊急授權的。

根據國外及台灣經驗,兒童的社交範圍有限,染疫幾乎都來自家庭群聚或社區感染,他們的父母才是最需要接種的年齡層。但按照目前的施打順序,30至40歲的族群卻是沒疫苗可打的「疫苗孤兒」。

而且,隨著新冠病毒進入社區,同時產生突變後,單憑疫苗已經很難阻絕病毒傳播,在這種情況下,跳過兒童父母,先給兒童接種,到底是什麼邏輯?

共同主導AZ疫苗研發的牛津大學教授,莎拉.吉爾伯特女爵(Dame Sarah Gilbert)——日前也在媒體專訪中提到,1,無法透過疫苗來完全阻斷感染;2,兒童染疫後的住院、重症與死亡率都非常低;在這兩個前提下,急著為兒童接種疫苗有什麼好處?

兒童接種新冠疫苗,不但沒好處,可能還有潛在風險。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 Tracy Beth Hoeg團隊於9月9日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以BNT為例,雖然極少數兒童會因接種mRNA疫苗而出現心肌炎症狀,但比起兒童的重症,打疫苗兒童出現心肌炎的風險,比不打疫苗染疫重症的機率高出6倍。

事實上,英國「疫苗接種和免疫聯合委員會」(JCVI)已暫停為15歲以下學童接種,理由是「成效不明顯...利未必大於弊」。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