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觀點│接種率是解封前提 疫苗已成戰略物資│國際

分享:

品觀點│接種率是解封前提 疫苗已成戰略物資│國際

2021/09/02 17:08:16文/資深記者 宋秉忠

最近,台灣意外獲得一批原來要運往大陸的BNT疫苗,原因是大陸為了保護自產疫苗,遲遲不肯批准這批疫苗進口;《華爾街日報》形容:「中國疫苗民族主義作祟 讓台灣獲得BNT。」 

其實不只中國大陸有「疫苗民族主義」,像台灣為了保護國產疫苗,阻撓外國疫苗進口,已經引發執政黨的執政危機。 

「疫苗民族主義」反映的是目前全球疫苗分配的極度不平均。8月28日,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表聯合聲明指出,大部分低收入國家只有少於2%的成年人完成接種疫苗,反觀高收入國家的成年人注射比率接近5成。 

5成以上的疫苗接種率也是西方國家目前敢於解封的基本前提(見表),但即使有高接種率,過早的解封,特別是取消強制戴口罩,都會造成疫情復發,無一例外。

解封後疫情復發也迫使這些解封的西方國家又收緊了防疫規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總統拜登在解封時親口說不用再戴口罩,但後來,他又改口說,室內應該戴口罩。

最積極進行疫苗接種並最早達成五成以上接種率(兩劑接種)的以色列早在4月就解封,但8月11日一天就新增5755例確診,創下自2月以來單日最高,重症個案也從6月的19例增至400例,迫使政府回頭加強防疫措施。

目前以色列已經恢復集會和室內戴口罩規定,還有限制室內群聚、持有「綠色通行證」的疫苗護照才能進出餐廳等場所。

以國政府還改變過去柔性勸導的防疫作法,加強取締違反防疫規定者,像8月11日當天,警方就向違規民眾開出2千多張罰單,其中1927張是室內未按規定戴口罩;此外,以國還加強入境檢疫措施。 

對於疫苗的不足的台灣來說,以色列的經驗告訴我們:強制戴口罩和加強入境檢疫是防止疫情復發的不二法門。

目前,英國、美國及北歐部分國家已經接受「新冠流感化」的現實,不再堅持清零,以便恢復經濟與社會的正常活動。對對於「COVID韌性」排名第二的紐西蘭來說,雖然也是西方發達國家,卻採取完全不一樣的防疫思路。

紐國總理阿爾登日前即表示,考慮到人民無法接受新冠病毒帶來的高死亡率,所以不會選擇與新冠病毒共存的英國模式。紐西蘭政府目前的防疫戰略是:透過注射疫苗和邊境管制等措施,可以在不升級防疫警戒的情況下應對任何爆發,然後等待大規模接種達成群體免疫。

國每年約有500人死於流感,但截至8月份因新冠肺炎死亡的人數只有26人,即使國際觀光客對紐國經濟很重要,政府仍然堅持入境防疫管制。

不過,疫苗接種率偏低,確實是紐國無法學英美全面解封的重要原因。該國7月底接種第一劑的比例約為21%、完全接種率為14%,在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中倒數第一名。

紐西蘭的防疫困境和防疫思路似乎跟台灣最接近,因此,它的經驗也最值得台灣參考。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