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觀點│公廁空間狹窄 防疫死角│疫情

分享:

品觀點│公廁空間狹窄 防疫死角│疫情

2021/08/04 15:14:45文/資深記者 宋秉忠

雙北餐廳8月3日起開放內用,根據中央發的「餐飲業防疫指引」,對於營業面積人流比、餐桌間隔距離等,都有詳細規畫,反而對於餐廳廁所的防疫規範較為籠統,恐成為防疫死角。 

「餐飲業防疫指引」對廁所的防疫規定只有兩條:1,視顧客使用情形提升廁所清消頻率;2,加強水龍頭開關、馬桶沖水開關及洗手乳壓取開關等。但國外研究及防疫指揮陳時中本人都提過「公廁染病風險」。

陳時中曾表示,飛機上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手摸得到的地方以及洗手間,如果是他搭機,凡是手摸到的地方都要擦乾淨,而洗手間之所以危險,主要是如廁後往往是洗完手才摸門把。

《BMC公共健康期刊》研究指出,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使用蹲式馬桶沖水,由於水面噴濺,空氣恐載有病毒的飛濺物,若在蹲廁的半封閉空間,恐加劇染疫風險。 

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醫師沈政男日前在臉書直言,其實內用最危險的地方是廁所,這是最容易造成防疫死角的地方,提醒民眾如果看到有別人在上,自己一定要小心,注意清消。

沈政男4日向「品觀點」表示,餐廳內用,只要用餐時能相隔1.5公尺就能有效防止飛沫傳染,但是在廁所裡沖水、洗手、漱口,人與人的距離都很近,如果再脫掉口罩,染疫的風險就大增。 

不過,廁所沖水的噴濺是否為新冠傳染途徑,國內醫療專家卻有不同看法。據報導,台中榮總感染科主任劉伯瑜說,公廁傳播比較像是「理論上的風險」,非新冠肺炎主要傳染途徑;振興醫院感染科醫師顏慕庸則說,公廁內主要的接觸風險,應為水龍頭、門把,而非沖水時的噴濺。 

劉伯瑜建議,一進公廁可以注意,內部空間通風與否,是否有悶悶的氣味,若有排風扇能夠將它打開,以保持空氣流通;若使用坐式馬桶,沖水時需注意關閉蓋子,避免汙水噴濺到空氣,上廁所前、後手部清潔需注意。 

顏慕庸則建議,以蹲式馬桶為優先,因為坐式馬桶的接觸面積較大,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若要選擇坐式,可以利用酒精擦拭坐墊,有些公廁更提供拋棄式墊紙運用;至於蹲式馬桶噴濺風險也無需過度擔心,因為民眾的沖水時多半會起身,人站立的高度加上戴口罩,基本上不會接觸到水氣。 

公廁接觸高風險的地雷,顏慕庸認為是「門把」、「水龍頭」,民眾可用同一隻手開門、使用水龍頭,再謹記三明治洗手法:「消毒、碰觸、消毒」原則,落實好戴口罩,就不必過度恐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