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統戰團遊大陸 高鐵讓人佩服 上訪讓人害怕|兩岸

分享:

觀點 統戰團遊大陸 高鐵讓人佩服 上訪讓人害怕|兩岸

2021/07/04 09:10:57文/王琪珊

疫情前兩岸文教交流一度非常熱絡,大陸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每年寒暑假都會舉辦各種夏令營,以落地接待方式,招待大批台灣學生至大陸各大城市參訪,藉此宣揚大陸的進步與發展,被戲稱為「統戰團」。但是參加的台灣大學生,普遍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孰是孰非都有自己的判斷。 

 就讀東華大學博士班的Albert,2016年大二暑假時曾參加過一次文教交流團,到北京交流10天。他說,只花一萬多台幣的來回機票費用,就能到大陸走走看看並結交當地同齡的朋友,非常超值。 

Albert坦言,出發之前,對中國大陸的概念還很模糊,只是幾個詞語拼湊而成,例如:六四天安門事件、共產專制、人民沒有自由、許多省份的GDP早已超越台灣...親身走了一趟之後,帶給他許多衝擊。 

對大陸第一印象為何?「防火長城、網路封鎖!」Albert不假思索脫口而出。他初到大陸,為了避免支付昂貴的電信漫遊費,使用接待單位提供的中國電信手機SIM卡,「平時慣用的Google、PTT、Twitter、Instagram打不開,即時通訊軟體LINE也被封鎖,和台灣親友的聯繫完全中斷,只能請同團的好友幫忙和家人報平安。」 

營隊的行程,少不了要體驗大陸的高鐵速度。主辦單位帶著台灣學生搭乘時速高達350公里的京滬高鐵,當Albert得知高鐵從2008年4月18日正式開工,2011年6月30日即全線正式通車,對於「中國速度」感到十分佩服。 

親眼目睹中國高鐵的時速、建設速度,Albert表示,「確實相當震撼,但這只要國家有錢就辦得到,還有很多事情,例如公平、正義,這不是有錢就能夠解決的。」

北京東交民巷的上訪民眾。(Albert提供)

 

令Albert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人民大學的接待同學帶他去遊覽著名景點東郊民巷。沿路上,大陸同學滔滔不絕的介紹當地是清末民初的「使館區」,許多建築背後都有厚重的歷史故事,當一行人經過最高法院附近,他觀察到一個特別的現象:「初夏午後的陽光灑在街道上,幾位衣著樸素的民眾或蹲或坐在樹蔭下,每個人都在振筆疾書。」 

Albert好奇的問大陸同學,「這些人是誰?在做什麼?」大陸同學輕描淡寫的說,「噢,他們是來北京上訪的,估計這會兒正在寫訴狀吧。」 

「就在馬路邊,沒有一張像樣的書桌,這些訪民坐在台階上,大腿上墊著一本書或一疊厚報紙,努力的在稿紙上爬格子。」Albert回憶,「做飯用的鍋子和煤爐就放在人行道上,隨身的包袱擱在腳邊。路邊過往車輛的喇叭聲、來來去去的路人,仿佛此刻都不存在。」 

「相較於台灣的司法制度,民眾可以藉由打官司保障自己的權益。」Albert說,「這些上訪民眾在各自的家鄉,到底經歷了什麼樣的不公不義,在當地得不到解決,導致他們必須千里迢迢進京上訪?」 

Albert感嘆,那一刻他深刻感受到中國在發展過程中的階級不平等:有錢人吃香喝辣,沒有背景的一般民眾一切只能靠自己。 

雖然羨慕中國的飛躍式發展,但Albert心裡清楚,一黨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硬體建設上當然比民主國家來得有效率,縱使台灣的民主有再多的不如人意,仍在摸索學習成長;他說,寧可生活在大陸同學眼中「落後」的台灣,也會珍惜台灣的民主、自由與法治。

相關新聞